近日,俄乌冲突成为热议话题,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一只扇动翅膀的蝴蝶可以引起美国的龙卷风,冲突不断的俄乌关系也给国际社会带来一场不小的海啸震荡,石油、天然气、粮食、黄金、股市不断上涨,起伏不平。化肥作为农业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又会受到什么样的冲击和影响?
背景缘由俄罗斯乌和乌克兰背后的矛盾冲突由来已久,早在2014年俄罗斯和乌克兰对克里米亚归属权的争夺,双方的关系就已经紧张。双方之间的本质问题是西欧、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政治、经济博弈。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纵观以往的历史发展规律,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无非“利”字当头。
首先,从地缘安全来看。俄罗斯地势平坦,没有什么高原、盆地,而乌克兰紧邻俄罗斯,俄乌边境没什么地理障碍,对手从乌克兰入境攻打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相对容易。
其次,从产业价值来看。俄罗斯的部分重工业企业需要乌克兰工厂进行生产提供,而且乌克兰是欧洲粮仓,有较多的黑土地面积,处于较低纬度,可以有效弥补俄罗斯农业生产较恶劣的自然条件。
最后,从长远的战略来看。位于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半岛对于俄罗斯是重要的战略要地,而且位置接近黑海,黑海则是欧亚大陆的中心领域。

以上三点注定俄罗斯、乌克兰以及乌克兰背后的西欧、美国之间纵横交错地缠绕在一起。俄罗斯的国土面积为1709.8万平方公里,各种自然资源充足丰富,致使经济严重依赖能源出口;西欧除了煤炭之外,支撑工业体系运转的资源需要从中东、俄罗斯进口,同时又需要乌克兰人口补充西欧各国不足的劳动力;虽然美国远离西欧、俄罗斯,而且矿产资源探明总储量位列世界第一,但它需要维护世界霸主地位,控制中东地区国家,牵制俄罗斯。
俄罗斯、西欧、美国三方随着俄乌冲突爆发,也展开了一连串对抗。欧美先是采取将俄罗斯从国际支付系统SWFIT中移除,禁止用美元结算;禁止俄罗斯进口高科技产品;限制俄罗斯能源出口等政策,俄罗斯则采取确定“不友好”国家名单、限制各类产品出口;退出欧洲委员会等政策。在此背景下,金融市场、工业运输、农业生产等都受到一定波动。
冲击影响众所周知,煤炭、天然气和石油是化肥生产的三大原料。三方错综复杂的关系时刻牵动着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市场,势必出现供需紧张、运输成本增加等问题,这会进一步造成化肥价格上涨,随之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比如,粮食价格大涨、大众消费意愿降低等。与此同时,疫情反复、春耕备耕对化肥需求强烈等因素更是推动了化肥价格持续上涨,增加了上游企业厂商生产化肥的各项成本,加剧对经销商、零售商、农民、种植户等下游冲击,上下游的产业链条无法形成有机匹配和整合。
据报道,持续一个多月的俄乌冲突在近日已准备好一份有条件的停火撤军计划。执行该计划的前提是,乌克兰保持中立地位和裁军。这是否意味着未来化肥将会降低价格?未来是否还会有别的国家产生冲突?对化肥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未知问题并没有确定性答案。

尽管当前化肥价格受到俄乌冲突的影响持续高位,但非深层次原因。争夺资源→扩张资源→维护资源→寻找新资源是任何战争发生的周期性质。化肥的背后是煤炭、天然气、石油等资源抢占,但资源终归有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从这个底层逻辑出发,未来化肥产业可能需要另辟蹊径,不仅要寻找可替代性资源原料,还要做足做长产业链,打通、整合上下游环节,调整产业结构。因此,化肥行情产生一定动荡将变成常态化发展。但具体要如何走、未来方向趋势是什么?还要受到国际环境、政策条规、作物种植特点、产业布局等各方因素约束。尽管未来无法精确把控,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科技会作为增量加速推动化肥变革,准入门槛将会提高,与之匹配的化肥行业体系也会逐步趋于完善,受到各方严格监管。
自从2020年发生的黑天鹅事件——新冠病毒大肆蔓延全球,国际经济下行,任何领域都受到冲击,化肥行业也不例外。但任何事情都是一把双刃剑,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尽管化肥行业受到俄乌冲突的影响较大,但在后疫情时代的背景下,会进一步加速行业重新洗牌,促使新型肥料走上舞台,也许这就是其中的机会之一。
俄乌双方已经进行了四轮谈判,但依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因为背后牵扯的利益纠葛比较复杂,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然而无论怎样,世界和平是永恒不变的主题,战争不仅劳民伤财,还会助长社会恐慌情绪,不利于社会稳定。此次的俄乌冲突也再一次警醒世人,和平来之不易,需要更加倍感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