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辽宁省朝阳市警方获得线索,在当地有一伙化肥销售人员的销售方式十分可疑。
经查,这伙化肥销售人员将过期化肥重新包装后,以送金卡、请吃饭、开展集中培训等方式诱骗农民群众进行销售,并在短期内获得了巨额的非法收益。仅在朝阳市假化肥销售就涉及四个县(市、区),40余个乡镇,和数千户农民。
据了解,该公司销售的假化肥为伪劣有机无机复混肥,经相关检测机构检测,该公司化肥总养分,酸碱度等指标不符合国家标准,判定为不合格产品。
目前警方已查明该团伙销售化肥达2900余吨,金额达1200余万元,案件的相关工作仍在调查当中。
村民高价买回“优质化肥”竟是劣质产品
每到春节前后,都是化肥销售旺季,许多农民朋友会趁这个时候,一次性购买大量化肥,为接下来的春耕生产早早做好准备。这也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从中嗅到了“商机”。
2021年底的一天,朝阳市双塔区桃花吐镇突然来了一伙陌生面孔。他们自称是某化肥厂家销售人员,走进各村;或打着免费开展讲座幌子,将村民邀请到餐馆用餐,然后借机推销自己的化肥产品;或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吸引村民到场围观,最后再以赠送小礼品等形式,激发村民们的订购热情。
面对销售人员的热情介绍,有村民注意到,他们所推广的化肥与市面上销售的同等化肥相比,售价更高。对此,销售人员则解释称,厂家给出的已经是优惠后的价格,毕竟产品品质在那儿摆着,贵有贵的道理。
“如果确实像他们说的那么好,多花点钱倒也值得。”在销售人员的一番“忽悠”下,村民们开始争相下单。销售人员一边开心收钱,一边承诺,一定会尽快将化肥送货上门。随后,一车车化肥被运送进了村民们的家中。
然而,这批村民高价购买的“优质化肥”,真的物有所值吗?“我们经过大量侦查工作,发现他们所销售的这些化肥实际是一批劣质化肥。”朝阳市公安局食药侦支队一名民警说。
警方“突袭”藏匿窝点抓获15人
化肥等农资产品关系着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按照公安部、辽宁省公安厅关于“昆仑2022”专项行动部署,2021年底,朝阳市公安局紧盯农村冬储肥关键节点,全面加强货物流转重点地区阵地控制、广布信息员、收集相关线索。
2021年12月初,一名信息员向警方反映称,有一伙外地人频频向朝阳县、北票市、龙城区等地运送化肥,且形迹十分可疑。此线索当即引起了警方的高度关注。
朝阳市公安局食药侦支队第一时间与新华公安分局共同抽调精干警力成立专案组,开始了一系列侦查部署工作。办案民警连续多日昼夜奋战,逐步掌握到涉案销售人员的相关信息,并分析确定了该团伙人员的身份信息及活动规律、住宿地点、化肥藏匿地等情况。
为了不打草惊蛇,2021年12月8日,市、县两级公安机关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一起以联合执法名义,对北票市、朝阳县境内的可能藏匿窝点,进行突击检查,成功抓获涉案销售人员15人,并在朝阳县某废旧砖厂、朝阳市区一处废品回收站内扣押涉案化肥共计200吨。
涉案人员纷纷落网 生产线被查封
至此,深挖该批涉案化肥来源,成为专案组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据新华公安分局一名民警介绍,专案组随即对所有案件线索进行了全面梳理、严密排查。经大量暗中工作,位于辽宁省外的一家化肥企业进入了警方的侦查视线。
2022年1月6日,专案组锁定目标后,多方联动,伴随着一声收网指令,一举将该公司犯罪嫌疑人胡某某、黄某某、张某某等骨干人员抓捕归案。现场扣押账本近百册、电脑10余台、劣质化肥200余吨、原料500余吨,查封自动化化肥加工生产线1条。经相关检测机构检测,确定该公司化肥总养分、酸碱度等2项指标不符合国家标准,判定为不合格产品。
人们不禁疑惑,都说诚信是企业的立身之本,一家外人眼中的正规企业,为何偏偏选择依靠生产劣质化肥来发家致富?
原来,早在2020年5月,胡某某、黄某某两人将经营不善、濒临破产的该市某肥业有限公司收购,并将企业进行了更名。为达到短期效益最大化,两人决定利用该企业的合法外衣,将前身化肥企业所剩余的、已经过期不能使用的化肥直接更换新包装后重新进行销售,仅在朝阳市就涉及4个县(市)区、40余个乡镇、数千户农民。
“他们以为更换了包装就不会被察觉,销售人员也采取流动销售的方式,随机在销售地选择隐匿化肥储存点,傍晚卸货,以送金卡、请吃饭、集中培训等方式进行推销,销售后立即转移。”该名民警说。
随着一批批劣质化肥被售出,胡某某等人的钱包鼓了起来。可那些从他们手中购买化肥的村民,却遭受了经济损失。法网恢恢,在警方的不懈努力下,该起案件最终被成功告破,有力打击震慑了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了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此案也是2021年6月1日有机无机复混肥国家标准出台后,朝阳市破获的全国首起生产销售伪劣有机无机复混肥案件。破案过程艰辛曲折,但意义十分重大。

警方提醒广大农民朋友:要切实提升防范意识,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农资产品并保留票据,严防被不法分子“忽悠”欺骗,造成损失。如发现犯罪线索,请及时向有关部门或公安机关举报。
文章来源:综合整理自中央电视台、燕都晨报、朝阳微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