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21,受原材料价格提高、国内供应紧张等因素影响,国内农药价格涨价风潮一浪高过一浪,上百种农药产品原药价格均不同程度涨价,“货紧价扬”应该是对2021年的农药市场最合适的总结;展望2022,挑战与机遇并存,农资人只有不畏艰难,砥砺前行,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迎风向前,行稳致远。

01 三大粮食作物农药利用率增至40.6%
事件:从农业农村部获悉,经过5年的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实施,截至2020年底,我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实现预期目标。经科学测算,2020年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40.2%,比2015年提高5个百分点;农药利用率40.6%,比2015年提高4个百分点。
解读:这一成绩的取得,说明绿色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绿色生产正成为现代农业的主旋律。近几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在全国各地展开,各项科学施肥用药技术加快推广。如今,制度的“四梁八柱”已经构建起来,一批样板模式已经显现,化肥农药的减量使用已成为种植业的常态,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在田间地头不断取得新突破。
02 2月份我国农药进出口量额增长翻番
事件:2021年2月,我国农药进出口同比数量、金额大幅双增,贸易顺差8.46亿美元。进出口数量为18.03万吨,同比增长100.14%;进出口金额为10.65亿美元,同比增长114.50%。其中,出口数量为17.38万吨,同比增长113.12%;出口金额为9.55亿美元,同比增长140.97%;进口数量为0.66万吨,同比下降23.36%;进口金额为1.09亿美元,同比增长9.36%。
解读:由于受疫情影响,2020年2月份农药出口大幅下降,造成本月我国农药出口同比三位数大幅双增。出口方面,从原药、制剂看,原药量降额升,制剂同比大幅双增。按农药类别,从出口数量和金额看,各农药类别的出口均双增;进口方面,从原药、制剂看,进口原药同比双降,制剂同比双增;按农药类别,从进口数量和金额来看,仅杀菌剂同比双降。
03 淘宝更新农药行业管理规范
事件:2021年3月15日,淘宝发布《淘宝网农药行业管理规范》变更公示通知。本次变更中,新增违禁农药名单、杀鼠剂类目准入要求并对《淘宝网农药行业特定生产企业名录》进行更新,于3月22日正式生效。
解读:《淘宝网农药行业管理规范》很好的促进了淘宝农药行业发展,进一步规范了淘宝网农药市场的经营秩序,有效提升了农药市场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同时,充分保障了行业卖家和买家的合法权益,对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04 新版《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发布
事件:2021年4月,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发布。该标准规定了564种农药在376种(类)食品中10092项最大残留限量,使得我国对农药残留标准突破了1万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源性食品中331种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4项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标准同步发布,有效解决了部分农药残留标准“有限量、无方法”问题。
解读:新版标准是基于我国农药登记残留试验、市场监测、居民膳食消费、农药毒理学等数据制定,涵盖的农药品种和限量数量较2019版相比大幅增加,新版标准中农药品种增加81个,增幅为16.7%;农药残留限量增加2985项,增幅为42%。我国农药品种和限量数量已经达到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相关标准的近2倍,全面覆盖我国批准使用的农药品种和主要植物源性农产品。
05 出口农药资料信息证明实行无纸化申请
事件: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要求,进一步优化农药进出口管理服务,促进农药进出口贸易,缓解企业压力,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积极努力开发出口农药资料信息证明无纸化申请系统,决定自2021年4月26日起对出口农药资料信息证明实行无纸化申请。
解读:农药生产和进出口企业凭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出口农药资料信息证明管理平台”办理出口农药资料信息证明,在线出具委托书,提交申请材料。资料完整的,将直接签发出口农药资料信息证明。视需要,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可要求补充提交纸质材料。需要注意的是,农药检定所将不定期对农药生产和进出口企业提交的无纸化申请材料进行核实。对出具虚假材料的,一经核实,停止签发农药出口农药资料信息证明。
06 “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启动
事件:2021年6月11日,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等七部门联合部署启动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要求各地各部门要聚焦重点品种,采取精准治理模式,控源头、抓生产、盯上市、强执法、建制度,加快解决禁用药物违法使用、常规农兽药残留超标等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解读: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底线,如果没有质量安全这个“1”,产业发展再多的成绩都可能等于“0”。分期分批淘汰现存的10种高毒农药,刻不容缓、意义重大。食品安全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农药残留治理亦如此。无论是抓生产还是控源头或是盯上市,目的都是要让广大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认识到农残超标的弊端,享受到农残达标的好处,从而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07 开展农药生产、经营等大检查
事件:2021年7月8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监督检查、有效防范农药安全风险的通知。通知指出,农业农村部门要全面履行农药监督管理职责,督促落实农药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农药经营环节的监督检查、加大互联网违规经营农药打击力度、加强农药使用的监督指导、强化农药安全风险管理意识。
解读:此举旨在督促农药企业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主体责任;坚决打击无证经营的流动商贩及网上非法经营农药的行为,堵住假冒伪劣农药流通漏洞;指导农民科学使用农药,纠正常规农药可随意超范围使用的错误认识,不断提高农药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知法守法意识、安全生产意识。
随着终端市场需求出现结构性变化、环保监管不断加强,农药产业进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的新时期。落后产能被加快淘汰,具备技术、规模、资金等优势的行业领先企业优势不断凸显,行业整体向着集约化、规模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企业唯有创新,才能走得更远。2022,我们拭目以待!
08 将生物源农药纳入产业发展重点
事件:7月28日,农业农村部称,下一步将科学编制“十四五”农药产业发展规划,将生物源农药纳入农药产业发展重点,推动生产要素向生物源农药集聚,做优做强生物源农药产业,促进农药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健康发展;积极研究生物源农药相关扶持政策,继续加大生物源农药技术研发、产品登记、示范推广支持力度,扶持果菜茶等优势产区、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组织优先应用生物源农药,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农业绿色发展。
解读:发展生物源农药,对优化农药品种结构,推进农药产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中央财政加大支持力度,安排资金25亿元,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选取300多个县,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将生物源农药作为主推技术之一,集成推广标准化技术模式,促进大面积增产增效、提质增效。
09 海关加强进出口农药抽检力度
事件:8月开始,海关加强对危化品出口的抽检力度,布控查验频率大幅提高,对涉及到危化品名录内产品和部分液体,尤其是乳油、水乳剂、悬浮剂等,目前已基本是票票查验。由于查验力度大幅度提高,布控查验频率高、耗时长、要求严苛,导致农药产品报关出口延误,错过船期和海外市场的使用季节导致,企业成本增加。
解读:2021年下半年以来,农药外贸行业遭遇物流难、拿货难、报价难,如今海关的查验举措无疑对制剂出口企业再度造成沉重负担。行业内部分企业也联合向主管部门呼吁,希望海关简化抽检程序,规范抽检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比如产地和口岸一体化管理。此外还建议海关对企业建立信誉档案,对优质企业开通绿色通道等。
10 农药废弃物回收率要达到80%以上
事件:8月30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意见。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末,农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水平和资源化利用能力迈上新台阶,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6%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5%以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80%以上。
解读:加快推进农业固体废物回收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运用法治思维巩固深化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的重要方式,是协同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重要途径,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11 “双控”导致农药市场“涨声一片”
事件:9月11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进行能耗“双控”。随后的停电限产导致部分农药原料如黄磷、液碱以及农药中间体产品市场货紧价扬,由此引发农药企业更大范围的减产,农药市场掀起普涨行情。数据显示,我国农化市场正在经历近10年来最疯狂的价格上涨,原药价格指数和上涨幅度双双创出历史新高。
解读:2021年9月份以来,我国农药原材料、产能、库存等监控指标出现一些波动,部分企业封盘不报价、不接单,贸易商炒作气氛浓厚,缺货焦虑情绪蔓延,产品价格出现历史罕见的涨幅。不过在近期李克强总理主持的会议上,农业农村部重点谈到了对种子、农药、化肥的影响,相信国家会尽快出台政策措施改善这种现状。
12 草甘膦价格冲破8万元/吨
事件:近期,能耗双控、限电限产等一系列政策,使得本就“疯狂”的草甘膦市场再掀涨价潮。从年初的不到2.8万元/吨,涨到10月25日的逾8万元/吨。国内厂家处于“不报价、不接单”状态,据了解,随着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应用,草甘膦需求还将稳步增长,所以草甘膦价格或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维持高位。
解读:农化市场被“飞天”的黄磷引爆,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各生产厂家均表示由于未能锁定上游原材料,无法评估“能耗双控”带来的影响,现阶段只能“不报价不接单”。与此同时,浙江、江苏、安徽、宁夏等共计12个省份因为能耗双控、供电量不足和环保限产政策而被迫拉闸限电,草甘膦产能在10月份受到严重抑制,产能或将下降超30%。。
13 农药登记中部分事项实施电子化审批
事件:11月22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称,自12月1日起,从国外引进农业种子、苗木检疫审批”等11项行政许可事项或许可情形不再需要提交纸质申请表和申请资料,申请人可通过农业农村部政务服务平台提交申请并上传电子版申请资料,在平台中即时查询受理和审批结果信息。
解读:全程电子化审批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精神的体现,有助于审批效率的提高和服务水平的优化,进一步方便了行政许可申请人。
14 高毒农药加速淘汰
事件:12月21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征求对甲拌磷等4种高毒农药采取淘汰措施意见的函。意见函指出,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人畜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农业农村部拟对甲拌磷、甲基异柳磷、水胺硫磷、灭线磷等4种高毒农药采取淘汰措施。自2022年3月1日起,发证机关撤销甲拌磷、甲基异柳磷、水胺硫磷、灭线磷原药及制剂产品的登记和生产许可,禁止生产。自2024年3月1日起,禁止销售和使用。
解读:农药的安全性关乎食品安全、土壤健康。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已经淘汰了六六六、滴滴涕等43种高毒高风险农药,目前农业上使用的在登记有效状态的高毒农药有10种。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对高毒农药将采取更严厉的管控措施,目前涕灭威、水胺硫磷、甲拌磷已完成可行性论证,拟境内禁用,并启动甲基异柳磷、灭线磷、氧乐果、磷化铝淘汰方案。
随着政策趋严、环保加压、竞争加剧,农药行业正进入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期,如何转型升级已成为所有企业不得不思考的命题,企业纷纷探索不同的出路和模式。小编觉得,不管如何调整和改变,通过创新来提升产品竞争力和服务能力,始终是核心所在。只有创新,不断进步,才能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