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苏南5市夏收小麦面积375万亩,每年需实施轮作休耕125万亩左右,其中太湖一级保护区约25万亩。朋友跟我聊休耕聊轮作,笔者认为范围可以扩大、规模可以增加,慢慢制度化、常态化。
休耕不是让土地荒着,也不是废耕,而是让土地休养生息。2016年起,我国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开展休耕试点,当年试点面积616万亩,主要在东三省、内蒙古、河北、湖南、云贵甘等9个省(区)实施。2017年还是在这9个省(区),试点面积1200万亩,几乎翻了一倍。而2018年试点面积3000万亩,另增江苏、江西、山东、山西、河南、新疆等6个地区,15个省份进行轮作休耕试点。2018年中央财政拨付50.9亿元(比2017年增加25.3亿元,增长98.8%),补贴于2400万亩,其中轮作面积2000万亩、休耕面积400万亩,享受中央财政补助的试点区域也由9省(区)扩大到12省(区),同时鼓励长江流域小麦稻谷低质低效区开展稻油、稻菜、稻肥轮作;新增塔里木河流域地下水超采区开展冬小麦休耕、黑龙江寒地井灌稻地下水超采区开展水稻休耕,另外600万亩由国家安排相关地区自行开展。
国家下达给河北省试点任务160万亩,该省安排实施200万亩,就是将主要依靠地下水灌溉的冬小麦种植面积适当压减,休耕期间支持种植油菜等绿肥作物,不浇水,不收获,下茬作物种植前将这些绿肥作物直接翻耕入田,减少地表裸露,培肥地力。据了解,该省季节性休耕每亩补助500元,10亿元补助与200万亩试点任务密切挂钩,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述戴帽子下来的。
回顾黑龙江2018年的轮作休耕发现,轮作1150万亩,每亩每年补150元,要求最低实施面积不小于1万亩,轮作以玉米大豆为主,与杂粮杂豆、蔬菜、薯类、饲草、汉麻等为辅,鼓励麦豆轮作,提倡“三三制”轮作,允许“二二制”轮作;水稻休耕140万亩,每亩每年补500元,最低实施面积不小于500亩,今年农村新增了100万亩,补助对象是自愿参加轮作休耕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我直接理解为拿到补贴的是实际种植者,而不是土地承包者。
同窗朋友多次邀请去昆明走市场,特别推荐了抚仙湖。友人骄傲推荐抚仙湖,是因为该地为了保护抚仙湖,2018年起休耕轮作。抚仙湖径流区有26万亩耕地,亩均施肥200斤,每年大致就要用肥2.6万吨,据称该地70%的化肥、农药滞留在土壤中,随地表径流及地下水渗透进入抚仙湖。而径流区坝区耕地中常年种植蔬菜的5万亩耕地,每亩施肥300多斤,已经成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重点区域,本次休耕轮作第一个三年将投入11.42亿元,为了抚仙湖湖水的晶莹剔透、清澈见底,当地也是花了血本来着。
2016年以来,江苏省财政累计安排1亿元,在多地展开先行试点,总面积25万亩。同学更不了解的是,同属苏南的昆山市,CCTV《焦点访谈》栏目关注后,已经成为全国耕地轮作休耕工作的典型案例。该地认为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工作,首要任务就是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农民收入,于是提出了“强化组织、优化补贴、深化服务、细化考核”的“四个化”措施。据称休耕小麦后,当季每亩减少化肥使用23公斤、农药0.38公斤,减轻了化肥农药使用对土壤环境的副作用,还有利于水稻适期播栽和绿色种植,提升了稻米品质。江苏对苏南整体推进轮作休耕,每亩补助100元,苏南各市县也要每亩补助200元左右。补助对象是种粮农户、新型经营主体、村级集体组织等,而不是原先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所有者,吃瓜群众普遍感觉补贴不高,其实有的县市补得蛮多的。
没有参与轮作休耕试点的地方,主动提出了让土地休养生息的方案与措施,湖北就是如此。该省出台了《湖北省耕地草地河湖休养生息实施方案(2016-2030年)》,为未来15年内耕地草原河湖等资源的休养和保护确立了总体目标。湖北要基本建成空间布局合理、经济生态高效、城乡环境宜居、资源节约利用、绿色生活普及、生态制度健全的“美丽中国省级示范区”。该方案提出,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7288万亩,耕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到2030年,在全省范围内针对不同区域建立合理的轮作休耕制度。退耕还林还草面积达到400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1个百分点。归还被挤占的河湖生态空间,逐步减少“人水争地”现象,构建健康的河湖生态系统。除了增加生态脆弱区草地植被、提升品质、以草定畜等措施外,还将推行草地确权承包制度,到2030年完成全省所有草地的确权承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