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林总总的化肥企业中,河北大化肥业有限责任公司犹如一株幼苗,在不为更多人熟知的环境中倔强成长。近两年来,她噌噌的拔节,以不可阻挡的势力展示出坚强。坚强的企业背后,更有坚韧的掌舵人——河北大化总经理杨双友。从他的为人处世、企业治理、市场开拓,一个“稳”字,道出了兴企关键。
稳是一份责任
初识杨双友,和气憨厚,淡定从容,说起话来,语调谦和。作为一个企业的一把手,按理说应该是忙得不可开交,但从他身上却感受不到一丝的忙碌。当记者从办公室到生产一线再到配货中心一圈走下来,看到整个企业秩序井然,一派繁忙景象时,真正感受到了企业分工合作是如此的明确。
杨双友在农资行业摸爬滚打三十来年。他告诉记者,从1981年参加工作,进入供销社系统,1994年开始经销农药,到2004年,开办企业生产化肥,三十来年,他始终埋头苦干,有过成功的喜悦,有过卖厂的绝望。这经历给了他太多的磨练,也丰富了他的人生智慧,使他深深地理解了稳步发展的重要,任何时候都不能头脑一热,更不能矫枉过正。
一开始自己经营,杨双友从没休过星期天,没有睡过整宿觉,亲自跑市场,登门拜访客户,亲自卖货了解客户需求,无微不至的工作,使他得到了客户和市场的赞誉与信赖。也正是这一点一滴的实践,锤炼了他坚韧、细致、精益求精的做事风格,启示了他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发展的办企思路。
稳是变的前提,变是稳的归宿,稳中求变才是企业发展的健康之路。“我们还是小企业,经不起大折腾。那样是对企业不负责,对员工不负责,对客户不负责,对老百姓不负责任。”杨双友一口气,道出了四个责任。
稳能厚积薄发
经营中的种种挫折给了杨双友“科学治企,精品立企”的经验。2005年、2006年是杨双友办化肥厂最艰难的低谷时期,当时是买方市场,赊欠现象相当普遍,资金周转不畅使企业一度陷入僵局,但企业给客户卖不了可退货的承诺始终没有变。
200多万的投入,到了这时,即将陷入无力挽回的境地。杨双友说,当时所有员工、亲戚、朋友都劝他,跟客户们说,以前的承诺,现在作废,货你们已经拉走了,卖不了你们自己想办法,汇款必须抓紧补齐。可他却没有这么做,“我们干不了,就让别人干,承诺不能变,实在不行,就卖厂。”这句话,是杨双友对自己的挑战。
在困境面前,杨双友又一次自我剖析,“我们要走出困局,首先要改变自己,虽然产品已经走出厂门,但是我们的生产工艺落后,营销也不精通,还没有生产出真正适销对路的产品。”为此,根据市场需求,企业调整了战略方向,并经过多方筹措,上马了一套BB肥设备。
2007年,肥料价格上涨,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更多商机。挫折中奋起的河北大化一路阔步前行,2007年下半年,企业又根据农民的需求,上马了有机无机生物肥项目。目前,大化肥料已经遍布河北各地,受到了农民的欢迎。
稳是信赖基石
对于企业来说,质量是生存之根。以质量求生存是河北大化的立企之本。杨双友说,“我们要保证出厂的每一袋化肥都符合国家质量标准。”为此,企业制定了《企业领导质量责任和义务》、《产品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河北大化肥业年度召回制度》、《质量控制点管理办法》、《质量控制点控制程序》等一系列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管理制度。质量管理体系的健全完善促进了企业的稳步健康发展,也成为企业赢得市场信赖的基石。
《河北大化肥业年度召回制度》的建立对稳定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杨双友说,“客户是我们的上帝,对他们,我们不做甩手掌柜,我们不但给他们提供肥料,还要帮他们卖,卖不了我们还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为他们做好服务,我们才能最终为广大农民做好服务。”
不仅在产品质量上,在营销服务上,大化人精益求精,同时,企业还提出了品牌建设、人才培养、诚信经营多管齐下、全面提升的战略规划。
杨双友凭着一腔为农服务的真诚,带领着大化人正阔步走在农资行业的大道上。近年来,企业先后被评为河北省产品质量检验合格企业、测土配方施肥定点加工企业、农资行业信用4A级单位。
荣誉的获得,只代表过去。面向未来,杨双友踌躇满志,他说,“企业还要在生产工艺上进一步加大改进力度,现在正筹划上马喷浆胺化造粒技术,同时,还要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向周边省份拓展,让我们的肥料为中国农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