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亚美尼亚农业部教授 叶撒扬·卡琳娜
由于杏果品质口味极佳,因此鲜果很受消费者欢迎。同时又是工业化生产罐头和果肉果实的高品质原料。但杏果不耐贮运,被认为是“短腿”水果,所以采后处理环节尤为重要。
贮藏条件
贮藏温度:适宜的贮藏温度为0℃-1℃,但长期在0℃贮藏易发生冷害,目前控制冷害,一是间隙加温法,即先放在-0.5℃-0℃下贮15天,之后升温到1℃-8℃贮2天,再转入低温贮藏,如此反复。另一种是用两种温度处理采后的果实,先在0℃贮藏2周,再在5℃下贮藏。美国为防止杏产生冷害,在0℃控制气体浓度O2为1%、CO2为5%,气调贮藏期间,每隔3周或6周对气调库进行一次升温,然后恢复到0℃,在0℃下贮藏9周后出库,并在18℃-20℃放置熟化,然后出售。这种方法比一般冷藏寿命延长2-3倍。间隙加温可降低呼吸强度,减轻冷害,同时温度升高也有利于其他有害气体挥发和代谢。
贮藏环境湿度:相对湿度应控制在90%-95%。湿度过高,易引起腐烂,加重冷害症状;湿度过低,会引起过度失水、失重,影响商品性,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
气体成分:杏气调贮藏最适宜的气体组成是O2浓度2%-3%,CO2浓度2%-3%。
贮藏前农业措施
品种选择:早熟品种不耐贮运,中晚熟品种的耐贮运性较好。离核品种、溶质品种等的耐贮运性差。
采前农业技术措施:采前农业技术措施对杏贮藏性影响很大。杏在贮藏过程中易感染微生物发生腐烂,这是杏难以长期贮藏的主要因素之一。造成果实腐烂的病害主要有三种,即褐腐病、软腐病和根腐病等。其中,果实在田间就已被软腐病和根腐病侵染,病菌通过虫伤、皮孔等侵入果实,在贮运条件适宜即大量生长繁殖,并感染附近的果实,造成大量腐烂。因此,在果实生长期间,加强病虫害防治可减少贮藏中腐烂的发生。具体做法是:在发芽前喷波美5度的石硫合剂,落花后半个月至6个月,每隔半个月喷一次500倍65%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或波美0.3度石硫合剂,均可防止这两种病害发生,施肥时要注意氮、磷、钾合理搭配,氮肥过多果实品质差,贮运性也差。多施有机肥的果园,果实的贮运性好。采收前7-10天要停止灌水,用于贮运的果实采前不能喷乙烯剂。
贮藏保鲜的方法
冷库贮藏:在0℃,相对湿度90%条件下,杏可贮藏15-30天。贮藏过久会失去风味,果肉发绵,汁液减少。采收后迅速遇冷并采用冷链运输的杏,贮藏时间会长一些。杏预冷有风冷和0.5℃-0℃水冷两种形式,常用冷风冷却。
气调贮藏:用于气调贮藏的杏果需适当早采,采后用0.01%的高锰酸钾浸泡10分钟,取出晾干,这样既有消毒和降温作用,还可延迟后熟衰变。将晾干后的杏果迅速装筐,预冷12-24小时,待果实降温到20℃以下,再转入贮藏库内堆码,筐间留有间隙5厘米左右,码高7-8层,库温控制在0℃左右,相对湿度85%-90%,配以5%CO2和O2的气体成分。在这样的贮藏条件下效果最好,但对低温较敏感的品种不宜采用。这样贮藏后杏果出售前应逐步升温回暖,在18℃-24℃温度下进行后熟,有利于表现出良好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