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秦秀芝
腐植酸广泛存在于土壤、湖泊、河流、海洋以及褐煤、风化煤、泥炭等自然界之中。腐植酸是土壤的,她从土壤中来,到土壤中去。
腐植酸是补充土壤有机质的最佳选择
2016年5月28日,国务院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保证土壤生态系统和谐,必须把住土壤投放关;必须划出一条红线,本源性的可以投放,增加土壤负担、带来新的污染的物质就不能投放。
腐植酸是土壤的构成部分,工业提取的煤炭腐植酸与土壤腐殖酸形成过程相似,具有相似的物理特性、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及分子量范围,是土壤的本源性物质,是补充土壤有机质的必然选择。
腐植酸是优化土壤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
腐植酸具有胶体化学性质,是形成团粒结构体的天然胶结剂,而促进土壤中较大粒径的团聚体、微团聚体的形成,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状;通过腐植酸形成的团粒,孔隙度增加,改善了土壤的通气性;腐植酸的胶体性质,继而形成团粒结构,增强了土壤的保水能力,提升了持水量。
腐植酸是土壤生命的承载者,为微生物提供碳源、氮源并伴其终身,对微生物的数量、种类、多样性具有促进作用;微生物是土壤生命的体现者,担当着分解者的角色,对腐植酸的形成与分解功不可灭。腐植酸的形成离不开土壤微生物,土壤微生物的生存和繁衍离不开腐植酸,二者相互依存,共同促进土壤的形成发育、肥力演变、物质循环及能量转化。可见,“土壤—腐植酸—微生物”三者密不可分,属于生命共同体。
腐植酸具有丰富的官能团(芳香环、共轭双键、酚羟基、羟基、羰基、羧基等),通过疏水吸附、分配、氢键、电荷转移、共价键、范德华力等多种作用,可以有效地与重金属或者有机污染物发生吸附、络(螯)合、氧化还原等反应,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进行修复,能够充分发挥腐植酸“改良土壤”、“净化土壤”的特质,改变着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解吸、迁移-转化等生态作用。几十年来,腐植酸通过与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三种方法结合,已经开展了土壤修复的大量试验、示范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腐植酸肥料对农作物的作用机理
国发两个文件开创了中国经典(五大作用举世闻名)。1974年和1979年,国务院分别批转了国发〔1974〕110号、国发〔1979〕200号两个文件,对我国腐植酸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两个文件推动下,32家科研单位连续5年,在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了24种作物773个大面积田间试验,获得了腐植酸肥料在农业上“改良土壤、增效化肥、刺激生长、增强抗逆、改善品质”的五大作用,成为中国经典。
黄腐酸的“四剂功能”是植物抗旱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农药缓释增效剂和化学元素络合剂。四次全国腐植酸化学会议奠定了基石,1979-1987年,中国化学会先后主办了4次“全国腐植酸化学学术讨论会”,累计发表252篇研究论文,深度阐明了腐植酸的基本化学结构,明确了黑腐酸、棕腐酸、黄腐酸三大组分的范围和特点等一系列成果。
腐植酸肥料的“两高三少”和“三剂化”效果。2015年5月28日,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总结并发布了含腐植酸复合肥,在全国12个省市开展95个大面积田间试验示范成果,即腐植酸肥料的“两高三少”和“三剂化”效果。腐植酸肥料的“两高三少”是指肥料利用率高,作物产量高,肥料用量少,施肥次数少,有害气体排放少。“三剂化”效果是指肥料增效剂、土壤调理剂、作物生长刺激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