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啥模式呢?先来看两个例子。
河北誉皓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以邯郸市誉皓实业有限公司为引领构建小麦完整产业链条,已吸收8个农业企业、19个种植合作社、17个家庭农场(种植大户)、2个专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5750家农户,涉及小麦种植基地25000亩。
安徽砀园果业集团产业化联合体是一个利用科技服务和品牌带动的典型范例,牵头龙头企业拥有20多名种植砀山梨的技术人员,以农资配送专业化服务队为牵引,以共享“砀园”品牌为切入点,联合13个合作社和12个家庭农场组成联合体,经营面积达1.2万亩。
可以看到,具体的结构虽然不尽相同,这两个案例还是有很多共同点。
首先就是大企业牵头。传统上有合作社、农村合伙、农业企业这些合作形式,而这些平等主体之间的合作机制,如果没有强势的主导者,就可能效率低下,给成员的利益产生副作用。让这些运营良好的企业来主导,一方面成员可以直接借用企业的技术、市场和管理资源,同时,企业的成熟经验,还能够直接地带动联合体的成员提高效率。
接下来,企业与合作社和农户签订合同之后,就有了比较稳固的合作模式,这样一来,中间环节减少了,企业的原材料供给、农民和合作社的产品销售,都有了充分的保障,这样一来,成本自然就降低了,利润也就提高了。有人统计了一下,采用这样的模式之后,作业效率可以提高30%以上。
表面上看起来,这样的合作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从深层次来看,通过这样的合作,农业生产的性质,其实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虽然这种联合体不是法人,但是这种紧密联系就可以带来各个组成部分的进一步专业化。这种专业化,也会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从而带动增收。等到这种合作方式逐步稳固,这种联合体就可能向更大规模的企业进行转变,而这样的方式,也是提升农业生产规模,探索农业专业化标准化生产的重要途径。
订单农业,是最新潮的生产模式,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则是值得尝试的操作模式。通过有机的探索,相信大家也可以在这当中,找到未来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