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草局近日联合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这是我国首部农业绿色发展专项规划,对“十四五”农业绿色发展工作作出系统部署和具体安排。
《规划》提出农业绿色发展4方面11项定量指标。在保资源方面,提出到2025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达到4.58,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7。在优环境方面,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3%,秸秆、粪污、农膜利用率分别达到86%以上、80%和85%。在促生态方面,新增退化农田治理面积1400万亩,新增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面积1亿亩。在增供给方面,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数量达到6万个,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8%。
近年来各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有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资源保护利用得到加强,农业用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表示,从总体上看,农业生产方式仍然较为粗放,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还不足,农业生态环境治理还处在治存量、遏增量阶段。推进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重点是“三加强,一打造”,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利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农业生态保护修复,打造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三加强”聚焦农业资源环境,“一打造”聚焦构建农业绿色供应链,共同构成农业绿色发展的核心要件。
农业绿色发展,耕地保护如何发力?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一级巡视员陈章全表示,要推进稳数量、提质量、保生态的“三位一体”举措。其中,提质量,就是要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特别是要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生态,就是要治理修复耕地生态,推动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促进耕地休养生息和可持续发展。实施污染耕地治理,力争到2025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3%左右。
与十年前相比,农业领域排放实现了“增产又减污”。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李波表示,农业面源污染结构性压力仍然较大。一方面,污染排放总量较大。化肥农药使用量仍处高位,畜禽养殖粪污产生量大,规模以下养殖场处理设施不完善。另一方面,长效运行机制尚未建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投资大、见效慢,社会资本、农户参与积极性不高。要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
农业绿色发展,钱从哪里来,重点投向何处?《规划》提出,健全政府投入激励机制,加大生态保护补偿力度,多渠道增加农业绿色发展投入。农业农村部门将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选择重点县建设一批绿色高质高效生产示范片,围绕粮棉油糖等重点作物,集成组装耕种管收全过程绿色高质高效新技术,推进化肥减量增效,降低农药使用。
推进农业农村领域减排固碳,是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种植业减排固碳、养殖业减排降碳、农机节能减排,以及加工流通领域绿色低碳。曾衍德介绍,将两手发力:一手抓减碳,推广科学施肥方式,改进畜禽饲养管理,减少种养环节温室气体排放。推广绿色节能农机,降低农业生产化石能源消耗。一手抓固碳,加强退化耕地治理,推广有机肥施用、秸秆还田等,增加农田碳汇。发展综合种养、鱼菜共生等高效生态渔业,实现渔业生物固碳。
来源:综合整理自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