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开磷迎来建矿60周年、发展化工30周年的年份。开磷拥有得天独厚的磷矿资源、较强的产业规模、领先行业的技术等一系列优势,经过60年发展,已成为集多元产业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
成就固然令人欣喜,但也伴有问题和困顿“今天的开磷如何走出困境?”这是开磷数万名职工的时代之问,答案就蕴藏在开磷60年发展历程中。
筚路蓝缕创伟业
言
1958年10月20日,贵州开阳洋水沟迎来安营扎寨的第一批拓荒者:一百多名从成都军区教导团集体转业的青年军官,这便是开阳磷矿的第一批建设者。
创业的艰辛难以想象。因为经济困难,天寒地冻之际,建设者光脚在冰雪上劳动,一天下来把脚放在火上烤也没有什么感觉。开阳磷矿副矿长赵晰争,下雨天总是赤脚行走,只是怕把鞋穿烂。因无住所,建设者们只好借宿在老乡草屋阁楼上,楼下是关牲口的场所。开阳磷矿第一任党委书记张小丰跟所有建设者一样,常年居住在干打垒里,一边构思磷矿建设规划,一边忍受战争年代遗留的枪伤折磨,直至后来条件好转。没有吃的,建设者们就背起背兜,上山打红籽、挖野菜……高原是慷慨的,它有取之不尽的野刺梨、猕猴桃、蕨菜、蕨根和蘑菇,拓荒者就是靠这些,走出饥饿的阴影。
“干部职工人背肩扛、徒步行进、割草搭棚、茅屋居住,生活清贫,办公住宿,油灯照明,眼睛一睁,干到熄灯。”这就是当时洋水沟真实写照。时代可以赋予一代拓荒者英雄的美誉,却无法减少他们当年所遭遇的艰辛与困苦,开磷建设者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用滚热的汗水为矿山建设奠基。
1958年,开阳磷矿开采磷矿石13万吨,加工磷灰肥1万多吨,这里的建设高潮振奋贵州,感染全国。195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以《三阳开泰》为题报道贵州开阳磷矿、云南昆阳磷矿、湖北襄阳磷矿三大磷矿基地建设情况,“三阳开泰”由此名扬天下。1970年7月,开阳磷矿一期工程南采区青菜冲矿建成,这标志着开阳磷矿一期工程全面建成投产。从1958年建矿到1988年,历经30年,开磷建成150万吨/年大型磷矿石生产基地,并建成“无泄漏矿山”、“清洁文明矿山”,成为化学矿山的标杆单位,化工部曾提出“学吉化、赶开磷”倡议,在全行业内开展“学赶”活动。
这段苦难而又光荣的岁月,见证了开磷矿业报国的梦想在洋水河边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时代发展促转型
20世界80年代中期,受进口化肥冲击,全国范围内化肥滞销,开阳磷矿被迫封井停产。封井那天,这片被汗水浸透的土地再度被泪水浸透。
1985年12月26日,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来到开磷。他倾听开磷人的心声,勉励开磷领导干部要解放思想,走磷深加工之路,把开磷建设成为大型的磷深加工企业。
举头观繁星,低头细思量。资源开发缺乏活力,产品附加值低,守着金饭碗还要讨饭吃,这不就是多年来开磷生产经营老是处于被动局面、企业长期发展困难重重的根本原因么?搞磷深加工,提高开阳磷矿优质矿石附加值,是开磷实现突破性发展的正确道路。
开磷的转型发展之路由此开始。转型并不容易,它艰难得像在泥泞中行走,费大力气迈出一步,待你拔出脚,脚印立刻被周围的泥泞淹没。
1990年至1996年,设计年产4000吨的黄磷厂,近7年时间,最高年产量只有1000多吨;设计年产10万吨的重钙厂,3年来,最高年产量只有2.8万吨。到1996年,重钙厂资产负债率为89.87%,潜亏7000多万元。
面对惨淡的数据,怀疑、埋怨、指责集中到时任矿务局局长彭氐辉身上。彭氐辉力排众议,任命屈庆麟为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一副总经理兼重钙厂厂长。在屈庆麟和广大干部职工们努力下,1997年重钙厂生产重钙6万吨,1998年生产重钙8.8万吨,1999年生产重钙11.4万吨,产量超过设计生产能力,实现盈利350万元。
在进入新世纪前夜,开磷成功转型,在中国磷化工行业赢得属于自己的位置。
雄关漫道终跨越
言
时间进入21世纪,历史又翻开新篇章。
2000年12月25日,中共贵州省委对开磷领导班子进行重大调整,屈庆麟任董事长、总经理,成元明任党委书记,一个新领导班子即此成立。
此时,开磷转型的阵痛还未远去,企业发展依旧困难重重。屈庆麟主持召开第一次班子会。制定并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即用三个五年时间,使开磷销售收入分别达到20亿元、50亿元、100亿元,把开磷建设成为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
开磷又一次开始逐梦征程。在推动改革进程中,屈庆麟提出著名渡船理论,他用浅显的道理,让广大干部员工明白,改革才是企业发展动力所在,希望所在。
2001年1月9日,《集团公司内部过渡性改革实施意见》下发,其主要内容:一是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二是进行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形成新的用工、人事、分配机制。
改革春潮开始在全集团激荡。改革管理制度,推进“扁平化管理”,取消矿一级机构编制,实行大采区综合生产管理;改革用工制度,形成职工能进能出机制,按照生产组织结构配置劳动力,用市场竞争机制选人用人,用市场法则来淘汰人,不断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改革人事制度,形成干部能上能下机制,打破干部和工人身份界限,取消原干部套用的党政机关行政级别,管理人员只有高、中级和一般管理人员之分,实行竞争上岗;改革分配制度,形成收入能增能减机制,实行浮动工资制单位,将个人收入与单位成本、经济效益挂钩考核,上下浮动;改革产权制度,探索公有制,有效实现形式,减少管理成本,节约运行费用。
深化改革后的开磷,建立起与企业效益、效率挂钩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建立起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力促进企业跨越式发展。随着改革大幕开启,一组组发展的数据交上满意的答卷。
2005年,开磷销售收入由2000年5.38亿元增加到23.28亿元,实现第一步发展目标。
2008年,开磷建矿50周年、发展磷化工20周年之际,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提前两年实现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与2000年相比,销售收入增长11.13倍。在开磷发展史上浓墨重彩地记录了8年再造10个开磷的辉煌。
2011年,开磷销售收入突破130亿元,提前4年实现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昂首跨入百亿企业殿堂。
时间呈现结果,数字见证跨越,成功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的开磷,没有停止前进步伐,相反,又把目光投向更加高远的未来。
改革创新无止境
言
每一步创新,都面临保守僵化的教条和超越阶段的双重挑战;每一次突破,都曾遭遇继承和发展、现实与长远、渐进与闯关的两难选择;每一项决策,都可能触动既得利益的奶酪,迷失于“做蛋糕”和“分蛋糕”的众口难调。不屈不挠的开磷人,没有停歇改革步伐。
2017年12月28日,对开磷人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开磷年产10万吨工业级磷酸二氢铵生产装置建成投产仪式在息烽磷煤化工基地举行,这个项目的建成投产将进一步改善提升开磷产品结构,使开磷成为全国新型肥料重要生产基地。
就在这一年,开磷建成年产1万吨磷酸铁装置、年产1万吨三羟甲基丙烷装置,延伸产业链,拓宽产业幅,成功开发生产出海藻酸磷酸二铵等多种配方复合肥。
也在这一年,开磷在稳步做好“加法”同时,也在大刀阔斧地实施“减法”,关停贵遵路旁年产2×6万吨磷酸二铵和10万吨中、高浓度复合肥两套落后装置,优化产品结构。
这一增一减中,开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按照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国际化的发展要求,开磷实现磷酸盐公司、氟硅化工公司、碘业公司三个精细化工公司独立运行,加速开磷精细化工发展步伐。整合内部三家服务单位和两家机电装备制造单位,为专业化发展和走向市场打下基础。
改制上市步伐稳步推进同时,开磷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方式,员工持股取得新进展。2017年3月9日,江苏开磷瑞阳公司实现新三板挂牌,同时定向增发股票9290万股,引入投资20252万元,19名核心员工认购395万股,顺利完成员工持股试点工作,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
实践充分证明,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生机;哪里有创新,哪里就有活力。
回顾历史望未来
回望60年,开磷回馈历史精彩无悔的华章,每一步都无愧于时代。60年来,开磷一路“摸着石头过河”,如果说改革之初,渡过的是九曲回环的“河”,未来开磷将要汇入波澜壮阔的“海”。
今年6月19日,贵州省委省政府任命何光亮同志为开磷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在他勾勒的蓝图中,未来开磷将构筑磷矿采选、传统高浓度磷复肥、现代农业服务等七大产业体系,将开磷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磷及磷化工先锋企业集团。面对未来,开磷将继续书写艰苦奋斗新篇章,也将重新站在时代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