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
记者走基层系列报道——河北藁城农资市场走访侧记
编者按:近日,“记者走基层”活动走进河北藁城市。藁城是河北省粮食大市,以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种植为主。土地流转范围呈逐年上升趋势,据农业部统计,藁城市2013年土地流转面积15万亩,预计2018年将达到18万亩。土地集约化、机械化后的大田作物种植使当地农资市场随之发生改变,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使藁城农资人需要不断探索新道路。

竞争激烈 市场疲软
上午十点钟,记者一行来到藁城市农资销售较为集中的区域,有几家门店经营者在理货,店里却不见有客人上门,有几家虽开着大门,但是负责人却不见踪影,只有工作人员百无聊赖守在店里,有的门店直到中午都没有开门营业。藁城市金磊农药经营部经理马新海告诉记者,现在不是用肥、用种旺季,所以有的经营者就直接关门休息了。由于近期雨水较为频繁,玉米粘虫高发,农药产品有些销售。在河北省农科院(藁城)种子连锁店,记者见到货架上摆满豆角、茄子等蔬菜种子,该店经理姚建军告诉记者,他主要经营玉米、小麦等种子销售,现在是种子销售淡季,但是也不能总关门不营业,就销售一些蔬菜种子,这些蔬菜种子主要销售给藁城市市民,当地农民来购买的不多。
当记者问到今年农资销售如何时,经销商纷纷表示:“今年年景不太好,销量下滑了”、“假冒伪劣产品花样百出,而且越来越多,让我们这些做正牌产品的没法干”、“藁城小肥料厂家多,我们不好做啊”……经销商对如今的农资销售市场苦不堪言。藁城市汇沱化肥销售公司经理李香锁告诉记者,为了抢占市场,一些小厂家靠价格低廉、赠送礼品、进入入户搞演出等形式诱导农民购买其低含量产品,农民对肥料产品没有鉴别真伪水平,仅凭价格就购买了不合格肥料,等施用到地里才发现肥效不好,影响收成和收入,第二年农民就更舍不得多花钱购买好肥,于是形成恶性循环,对像李香锁这样的品牌肥料销售商冲击不小。藁城市廉州第二供销社总经理张增发深有同感,他表示,大多数农户只看重价格,对质量不太看重,他店里经销的“双酶优动力”尽管肥效好,但是由于价格偏高,销量一直上升不明显。
此外,藁城市本地有很多小化肥厂,许多村民选择就近购买本地肥,这对大品牌肥料销售也造成一定影响。藁城市郭庄村种植大户申月明告诉记者,他承包了80亩土地种植玉米,施用的底肥是就近从藁城本地化肥厂购买,后期管理则多施用土法液氨,不再购买其他肥料。
谈及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马新海告诉记者,当地农药赊销越来越严重,他下面五十个网点的二级经销商大多数都是先拿货后付款,然后再把药品赊销给农民。他说:“每年赊欠货款要几十万元,收款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整个行业都这样,自己不赊销,可别人赊销。”姚建军告诉记者,当地种子销售基本上以赊销为主,他下属的80多个网点基本都是赊销,但收款还可以,基本上7月底就能收回大部分货款。张增发表示,当地肥料销售也以赊销为主。
除了日益激烈的竞争,反常的气候状况是藁城农资市场今年面临的又一考验。李香锁向记者诉苦:“4月份的雪,6月份的冰雹,冻坏、砸坏了好多庄稼、果树,使肥料销售量大打折扣”。马新海也表示,今年自然灾害多,对农业影响较大,农药销售也受到不小冲击。
土地集中 市场待拓
面对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赊销等不利因素,经销商该如何稳固自身市场,走好农资经营之路?一些经销商表示随着市场慢慢发展,走一步看一步。但是仍有不少经销商在整体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张增发告诉记者,要赢得客户,需要好的产品质量。重视产品质量、扩大品牌影响力以稳固市场占有率是他今后要坚持做的。他经营化肥销售已经十几年,做河北卓峰化肥有限公司产品有5、6年时间,虽然卓峰化肥进入市场时间不长,但他认为河北卓峰董事长刘柱森为人诚信实在,值得信赖。此外,河北卓峰建设很多试验田,产品在经过大面积种植实验合格后才投向市场,产品质量有保障。张增发说:“可靠的人加上可靠的肥才能让我们的销售有长远保障”。马新海则从让利二级经销商方面做长远规划。他将二级经销商利润空间增大,让他们在农忙时节购买喷雾器等农药器械免费提供给农民使用,以促进二级经销商在当地销量,间接促进公司持续稳步发展。李香锁谈到,公司在销售淡季为农户提供售后服务,同时,把从农民那里搜集到的产品使用情况及时反馈给厂家,让厂家准确了解产品状况,完善生产工艺,以顺应市场需要,使“农民-经销商-厂家”三者达成良性循环。
在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土地流转在藁城较为普遍,近几年藁城出现了很多种植大户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月明告诉记者,他从2004年开始承包土地,现在已经有80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从播种到收割基本全都是机械化操作,收成也不错。今后他打算再多承包一些。藁城当地土地流转费为700-800元/亩,在藁城像他这样的种植大户较多,100多亩地的种植大户也不在少数。
由于购买量大,这些大户逐渐为市场主流,受到经销商青睐。针对农业出现的“新局面”,农资经销商如何应对?姚建军表示,当地土地流转较为明显,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主体日益增多。种植大户购种量占到其总销量的30%左右,为了加强与种植大户合作,他推出为用户免费送货上门服务,减少用户运输成本。此外,他还跟当地几家合作社合作,为合作社提供质优价廉的种子。他说合作社比较看重产品质量和厂家信誉,价格并不是其唯一衡量标准。
马新海也认识到合作社、种植大户这支“新生力量”,但他对种植大户及合作社有不同“看法”。他表示,种粮大户是其今后发展的方向。现在销售的农药都是小包装产品,适合一家一户几亩地使用,今后他将与厂家合作,为种植大户提供大包装农药,方便种植大户使用并能降低其成本。一些合作社是打着合作社的“幌子”销售农资,一些合作社直接与厂家合作订购农资,这些合作社无形中成为了经销商的“竞争对手”。
上午十点钟,记者一行来到藁城市农资销售较为集中的区域,有几家门店经营者在理货,店里却不见有客人上门,有几家虽开着大门,但是负责人却不见踪影,只有工作人员百无聊赖守在店里,有的门店直到中午都没有开门营业。藁城市金磊农药经营部经理马新海告诉记者,现在不是用肥、用种旺季,所以有的经营者就直接关门休息了。由于近期雨水较为频繁,玉米粘虫高发,农药产品有些销售。在河北省农科院(藁城)种子连锁店,记者见到货架上摆满豆角、茄子等蔬菜种子,该店经理姚建军告诉记者,他主要经营玉米、小麦等种子销售,现在是种子销售淡季,但是也不能总关门不营业,就销售一些蔬菜种子,这些蔬菜种子主要销售给藁城市市民,当地农民来购买的不多。
当记者问到今年农资销售如何时,经销商纷纷表示:“今年年景不太好,销量下滑了”、“假冒伪劣产品花样百出,而且越来越多,让我们这些做正牌产品的没法干”、“藁城小肥料厂家多,我们不好做啊”……经销商对如今的农资销售市场苦不堪言。藁城市汇沱化肥销售公司经理李香锁告诉记者,为了抢占市场,一些小厂家靠价格低廉、赠送礼品、进入入户搞演出等形式诱导农民购买其低含量产品,农民对肥料产品没有鉴别真伪水平,仅凭价格就购买了不合格肥料,等施用到地里才发现肥效不好,影响收成和收入,第二年农民就更舍不得多花钱购买好肥,于是形成恶性循环,对像李香锁这样的品牌肥料销售商冲击不小。藁城市廉州第二供销社总经理张增发深有同感,他表示,大多数农户只看重价格,对质量不太看重,他店里经销的“双酶优动力”尽管肥效好,但是由于价格偏高,销量一直上升不明显。
此外,藁城市本地有很多小化肥厂,许多村民选择就近购买本地肥,这对大品牌肥料销售也造成一定影响。藁城市郭庄村种植大户申月明告诉记者,他承包了80亩土地种植玉米,施用的底肥是就近从藁城本地化肥厂购买,后期管理则多施用土法液氨,不再购买其他肥料。
谈及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马新海告诉记者,当地农药赊销越来越严重,他下面五十个网点的二级经销商大多数都是先拿货后付款,然后再把药品赊销给农民。他说:“每年赊欠货款要几十万元,收款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整个行业都这样,自己不赊销,可别人赊销。”姚建军告诉记者,当地种子销售基本上以赊销为主,他下属的80多个网点基本都是赊销,但收款还可以,基本上7月底就能收回大部分货款。张增发表示,当地肥料销售也以赊销为主。
除了日益激烈的竞争,反常的气候状况是藁城农资市场今年面临的又一考验。李香锁向记者诉苦:“4月份的雪,6月份的冰雹,冻坏、砸坏了好多庄稼、果树,使肥料销售量大打折扣”。马新海也表示,今年自然灾害多,对农业影响较大,农药销售也受到不小冲击。
土地集中 市场待拓
面对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赊销等不利因素,经销商该如何稳固自身市场,走好农资经营之路?一些经销商表示随着市场慢慢发展,走一步看一步。但是仍有不少经销商在整体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张增发告诉记者,要赢得客户,需要好的产品质量。重视产品质量、扩大品牌影响力以稳固市场占有率是他今后要坚持做的。他经营化肥销售已经十几年,做河北卓峰化肥有限公司产品有5、6年时间,虽然卓峰化肥进入市场时间不长,但他认为河北卓峰董事长刘柱森为人诚信实在,值得信赖。此外,河北卓峰建设很多试验田,产品在经过大面积种植实验合格后才投向市场,产品质量有保障。张增发说:“可靠的人加上可靠的肥才能让我们的销售有长远保障”。马新海则从让利二级经销商方面做长远规划。他将二级经销商利润空间增大,让他们在农忙时节购买喷雾器等农药器械免费提供给农民使用,以促进二级经销商在当地销量,间接促进公司持续稳步发展。李香锁谈到,公司在销售淡季为农户提供售后服务,同时,把从农民那里搜集到的产品使用情况及时反馈给厂家,让厂家准确了解产品状况,完善生产工艺,以顺应市场需要,使“农民-经销商-厂家”三者达成良性循环。
在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土地流转在藁城较为普遍,近几年藁城出现了很多种植大户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月明告诉记者,他从2004年开始承包土地,现在已经有80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从播种到收割基本全都是机械化操作,收成也不错。今后他打算再多承包一些。藁城当地土地流转费为700-800元/亩,在藁城像他这样的种植大户较多,100多亩地的种植大户也不在少数。
由于购买量大,这些大户逐渐为市场主流,受到经销商青睐。针对农业出现的“新局面”,农资经销商如何应对?姚建军表示,当地土地流转较为明显,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主体日益增多。种植大户购种量占到其总销量的30%左右,为了加强与种植大户合作,他推出为用户免费送货上门服务,减少用户运输成本。此外,他还跟当地几家合作社合作,为合作社提供质优价廉的种子。他说合作社比较看重产品质量和厂家信誉,价格并不是其唯一衡量标准。
马新海也认识到合作社、种植大户这支“新生力量”,但他对种植大户及合作社有不同“看法”。他表示,种粮大户是其今后发展的方向。现在销售的农药都是小包装产品,适合一家一户几亩地使用,今后他将与厂家合作,为种植大户提供大包装农药,方便种植大户使用并能降低其成本。一些合作社是打着合作社的“幌子”销售农资,一些合作社直接与厂家合作订购农资,这些合作社无形中成为了经销商的“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