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化肥、农药价格很高,给农民种地带来很大成本负担。国家近期也在通过竞拍的方式来投放储备肥,实现低价储备资源惠及农民,同时通过储备投放引导市场预期、撬动社会资源释放,满足今冬明春复合肥生产,保障明年春耕用肥需要。
据了解,这次投放的氯化钾,是低于市场价20%投放的,购买的复合肥企业将近80多家。并在销售包装上标注“内含国家钾肥储备货源,本产品终端最高零售指导价XX元”。所以,农民采购时,如果经销商说是投放的肥料,要注意去辨别,以免多花钱。化肥造假无非就这几种形势,只要留心就不会上当!
一、虚标含量
这个方法是假肥最常见的方法,比如同样是45含量(15-15-15)的复合肥,有的卖3000元/吨,有的卖1600元/吨,价格相差很多,这种肥料多数有问题,哪个值钱它差哪个。
这种情况我们一般很难发现,如果是掺混肥还能好分辨出来,必定尿素、磷肥、钾肥哪个多哪个少我们抓一把就能大概看出来。
难就难在复合肥身上,它就一个粒,你咋能看出来含量够不够!但是,我们是可以推算出来的。例如,按现在的价格来算,一个含量大约是70块钱左右,我们买45含量的,就用45*70=3150元/吨,合一袋(80斤)126块钱一袋。比这个价格低太多,肯定就有问题,他连成本都不够,还咋挣钱,多数是偷含量了,一定要留心。

二、包装袋造假
这种情况就非常可恶了,我们买了10种包装袋的肥,可能是同一种肥。例如,农资店发现河北产地的肥好买,他就会像经销商采购包装袋是河北产地字样的包装袋。如果,客户喜欢山东产地的肥料,经销商就会给你罐装带山东产地字样的包装袋,其实肥料都是一样的,含量随意定,要多大含量,就是包装袋换了。也就是说,你买的多种化肥,可能出自同一个厂,坑骗农民。
这种肥料,包装上电话永远也不会打通,都是假的,所以,我们买肥要买常用厂家的,不要图便宜买一些咱不了解的厂家。
三、以次充好、偷梁换柱
这种情况也是经常发生的,例如,咱们桃树追肥时不能购买含有含缩二脲成分的复合肥,包装上显示不含有,农资店也说不含,等用上了就出问题,拿去化验含缩二脲。
还有一些作物忌氯作物是不能使用含氯离子的肥料的,但是含氯的肥料便宜,它就以次充好,我们又看不出来,出现了问题,农民朋友还以为是病害或药害的问题,其实,有可能就是肥料的问题。

比如,咱们用的磷酸二氢钾,一袋里面一半是真的,一半是假的,很难去分辨出来。我们用小苏打去做实验多半没问题,因为它里面有一半是真的,一样会大量冒气泡!例如,用磷酸一铵原粉和硝酸钾原粉混合造假的磷酸二氢钾,你能看出来吗?磷酸一铵是酸性的遇到碱性的小苏打溶于水后就会冒大量气泡,辨别不出来。我们把这样的磷酸二氢钾用在转色期就会造成返青现象,因为硝酸钾中含有13.5个氮!
还有很多的造假方式不和大家一一举例了,总之,不熟悉的厂家和价格偏低的肥料就要多心了!
来源:综合整理自农业趣闻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