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黄为一
生物有机肥对现代农业发展意义重大。满足植物对土、肥、水、气、温的要求,提高作物品质,保证农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发展生物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是实现低碳经济重要措施。
生物肥料离不开有机质。可发酵生物有机碳是维持微生物生存、代谢的物质基础,是微生物最好载体;微生物依赖有机质合成生物活性物质,增加植物营养,促进植物生长,抑制病虫草害,提高农产品品质,改善土壤结构,保水保肥。缺少有机质环境,微生物肥料效应难以发挥。
土壤有机质使微生物肥料田间效应充分发挥,提供植物营养,形成供肥缓冲体系;形成土壤团粒结构,提高保水、保肥能力和通气性;保持地温稳定性;提供生理活性物质,提高作物品质;通过竞争性抑制调控抑制病虫草害发生;提供微生物活化植物营养成分的能量。
因此,有机肥、生物肥、无机肥三者互补。通过三者相互作用,促进无机化肥向有机营养成分转化,合成小分子有机活性物质,增强大分子有机物对团粒结构形成的促进作用,对非营养障碍因子形成降解,制止有机废弃物激烈氧化的生物能路线,减少CO2排放,增加土壤有机源,减少荒漠化。
基于此,无机化肥与生物有机肥结合效益明显。从工厂效益来说,无机化肥与生物有机肥结合可以使无机化肥有效利用率提高到30%-40%,生物有机肥有效利用率提高到70%-80%;从农民角度来说,二者结合减少农药、除草剂及施用时劳动力投入,提高作物品质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
无机化肥与生物有机肥结合产品形式多样,包括粉状、球状、圆柱形、液体等。按所含成分不同分发酵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生物有机复混肥、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
秸秆腐熟剂是常见的无机化肥与生物有机肥结合案例。农业有机物不经发酵直接制造生物有机肥适用于盐碱地改良,但未经发酵的农用废弃物直接使用于非盐碱性耕作土存在增加病、虫、草害的可能性。秸秆还田即在作物收获时及时粉碎,旋耕入土,但需要一定的腐熟时间,腐熟温度低,对前茬残留病、虫、草害抑制效果差。从科学角度说,提倡同时施用一定量非病原微生物腐熟剂,以竞争性抑制克服前茬病虫和残留除草剂。田外集中高温发酵是秸秆还田另一种方法,借助高温发酵形成的有机肥品质好,但从田间集中到发酵点劳动力耗费高。尽管秸秆腐熟剂对农业发展意义深远,但农民焚烧秸秆且屡禁不止,这主要是由于耕地复种指数高、农业劳动力成本和能源价格大幅上升、秸秆缺少快速有效利用途径。
这对开发药肥兼用型生物有机肥提出更高要求。既需要实现对土壤中化学农药、除草剂、有机污染物残留降解,抑制土壤中的病原菌,同时要克服连作障碍等问题。对此,需要研究腐熟微生物制剂与抗虫抗病微生物之间拮抗作用,实现有机肥腐熟发酵与抗虫抗病微生物分开发酵再混合,使有机肥腐熟发酵后添加抗性微生物二次发酵。
408
上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