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成立不足一年,兆远合作社已服务河北宁晋县100多个村,流转土地4万多亩,入社社员3000多家。从农民不认可合作社到主动加入合作社,从合作社进村入户宣讲到社员紧跟合作社理念前行,阴京彬说要归功于“服务”二字。怎样的服务能让农民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死心塌地跟着合作社走呢?带着这个疑问,记者走进河北宁晋县兆远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倾听理事长阴京彬的心里话。
建立全方位服务体系
谈到这一年的飞速发展,阴京彬表示:合作社发展壮大经历了“痛苦”的历程,最应该感谢的是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合作社的帮助与支持。一年前,提到“合作社”这三个字,当地农民就会和融资、骗钱联系起来,当阴京彬向大家介绍兆远合作社时,农民的抵触情绪给阴京彬浇了盆冷水,但是他没有气馁,他说要干出实实在在的事让农民看到,让他日思夜想的便是如何给农民服好务。
他告诉记者,增产不增收是令农民最困惑的难题。农民辛辛苦苦一年,可是大田作物利润低,如果能让农民最大限度的增产又增收,那就是对农民最大的帮助。为此,他想了很多办法。
他先在节约成本上做起了工作。一家一户的种植结构不利于大型机械操作,耕种成本相对较高,为此,合作社购置收割机、播种机等几十台大型机械,成立了农机合作社,为社员提供机播、机收等服务。同时,选择质优价廉的农业生产资料也是主要工作之一,阴京彬与多家国内大型肥料、农药生产企业和育种基地洽谈合作,为社员提供高质量产品,使社员“少花钱,多增产”。“一个环节少花几十元、上百元,几个环节加起来就可以节约不少钱。”阴京彬如是说。
此外,阴京彬在“服务”上下足功夫。合作社配有测土化验室及多台测土仪,为农民田间地头测土配肥。社员所用肥料根据当地土壤情况生产适合当地施用的测土配方肥。产品原料由大型肥料企业提供,确保质量。社员使用合作社测土配方的肥料,免费赠送一季三次农药及喷药服务。种子享受出厂价格,做到“种肥不贵,农药免费”。
同时,合作社组建了一支专业服务队伍,购买了6台飞机喷药器械,宣传人员8人,一线服务人员12人。此外,合作社定期邀请农业专家为服务人员及站长提供培训,提高服务队伍专业能力。在作物用肥、用药高峰期,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进行指导,确保作物病虫害及时防治。
开创增产增收“订单”模式
宁晋县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现有耕地面积90多万亩,主要农作物小麦和玉米年产量分别在30万吨以上。今年粮价下调使农民钱袋子再次收紧,截止目前,很多农民的粮食还没卖,希望粮价能再上涨些。
阴京彬告诉记者,他很能体会农民的心情,但不能仅停留在“理解”层面,要拿出让农民增收的办法才行。他分析,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因为种植结构单一,大田作物盈利难,二是农民对国家政策了解不及时,不能随着国家政策转变改变种植思路。阴京彬通过参加行业会议、向专家请教等方式学习先进理念,走访农民了解农民心声,最终决定带领社员走“订单农业”这条路。
2016年,合作社计划用1000-2000亩地做实验,根据订单需求种植蔬菜、瓜果等作物,通过这种形式积累经验,找到与合作社发展最契合的“兆远式”订单农业模式。为了配合订单式农业发展,合作社正在积极筹建自有仓储体系,通过建立粮食银行,将社员种植的农作物回收存放在仓库内,再根据订单销售到全国各地。
为了让农民能学到先进的种植理念、及时了解国家农业政策,阴京彬正在筹划一场500人左右的农技培训会,邀请哪些专家是头等大事。农民文化水平有限,专家讲专业性太强的内容农民理解不了,实际生产中应用不上。为此,合作社的基层推广员、服务站站长不辞辛苦走村串户,了解农民需求。阴京彬与河北省农科院、农业局等专家进行交流,希望能请到让农民听得懂、用得上的“好专家”,让培训会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