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
“有机肥产业应从多点破局,一是加强微生物肥料技术和菌株创新,聚焦对土壤修复、植物营养和植物病理的统筹安排等;二是有机肥突破‘快速、高效、安全、密闭、自动化控制’技术壁垒;三是提高行业品牌意识;四是进一步完善、细化有机肥行业标准”,在“2018全国农资科技博览会暨全国品牌农产品交易会”同期举办的“2018中国有机肥市场高峰会议”上,来自职能部门、科研院所、生产企业百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有机肥市场转型升级交流研讨。其中,生物有机肥创新动向成为关注焦点。

会议现场
据悉,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土壤修复剂等有机类新型产品快速涌现,第一批微生物土壤修复剂已经取得登记证,有机类肥料再迎创新爆发期。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业生产资料与棉麻局副巡视员、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有机肥分会理事长符纯华认为,当前国家政策为研发和推广有机肥产品提供了良好环境支持,为各类肥料企业及作物营养研究综合服务机构转型升级指明方向。有机肥分会将勇于担当,联合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加快制定有机肥原料、生产、施用、服务等产业链关键节点的行业标准,搭建行业市场产销对接平台,着力提高行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
中国再生资源协会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分会秘书长孙瑞江表示,秸秆、畜禽粪便回收利用有巨大的有机肥生产空间,企业在该类原料的无害化处理、防止二次污染上仍有很大技术创新空间。中农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三部总经理耿世军表示,有机肥行业亟需新技术、新模式来转型升级。有机肥微工厂等新模式可克服有机肥资源不集中、生产不标准、规模难做大的现状,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新动力。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马骥现场梳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国家政策走向,提出畜禽粪污生产有机肥面临三大瓶颈,即,缺乏适宜的配套技术、缺乏经济的装备设施、缺乏较高的收益刺激。

李俊
下一步,生物肥料下一批风口产品是什么?国家政策将优先扶持哪些生物肥料?农业农村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种质检中心主任李俊介绍,土壤修复改良微生物、微生物种子包衣制剂等特色功能产品将成为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的重点产品。

现场互动
在农用微生物菌剂产品的十大类品种中,生物修复菌剂有望快速崛起,该品类细分领域包括农药残留降解、克服作物重茬、农用微生物浓缩制剂、土壤修复菌剂等。农业部今年已逐步实现土壤修复菌剂(生物修复菌剂)的产品登记,核发了十多个相关登记证,《土壤修复菌剂》行业标准正在制定中,明年有望颁布实施。

沈建华
有机肥分会副秘书长沈建华认为,有机肥产业应从多点破局,一是加强微生物肥料技术和菌株创新,聚焦对土壤修复、植物营养和植物病理的统筹安排等;二是有机肥突破“快速、高效、安全、密闭、自动化控制”技术壁垒;三是提高行业品牌意识;四是进一步完善、细化有机肥行业标准。
会上,中农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三部总经理助理张斌、北京中合金诺认证中心主任薛建中分别就中农有机肥微工厂及有机认证技术在有机肥上的应用做分享。

内蒙古沃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北方销售公司总经理聂桂彬、南方农村报市场分析师陈志文分别就华北地区和华南地区有机肥市场进行分析。
聂桂彬介绍,当前华北地区有机肥投入量在279万吨,若以农业部提出有机无机施肥比1:1计算,未来该地区使用量有望达到800万吨,潜力巨大。面对有机肥推广中“价格贵、用着费事、回报低、见效慢”等问题,聂桂彬分享沃丰创新做法:一是创新炭基肥等新型高效有机肥;二是探索农业终端智能配肥站,有机肥搭配化肥形成“专用肥”。
陈志文介绍,南方十省自治区有机(类)肥料生产企业为1669家,仅占全国总数的24.19%,按照有机肥与化肥施肥比例1:1估算,华南有机肥市场容量约3000万吨,但目前华南厂家生产量尚不足需求量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