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秋茬番茄开始陆续上市,但许多地区的种植户发现自家的番茄裂果现象十分严重,严重影响番茄的商品性和经济效益。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引起裂果的原因及应该如何避免?
裂果情况
放射裂果。这种类型以果蒂为中心,向果肩部延伸,呈放射状深裂,开始于果实绿熟期,在果蒂附近产生微细的条纹状开裂,转色前2~3天裂痕明显。
环状裂果。这种类型的裂果以果蒂为圆心,呈环状浅裂,一般在果实成熟前出现。
条纹状纹裂。在果实的底部、顶部和侧面发生纵向、横向或不规则开裂。
原因分析
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剧烈
昼夜温差过大或有时天气阴晴忽变,导致棚内温度变化剧烈,使果肉的生长速度与果皮的生长速度不同步,从而出现裂果。另外,温度高或光照强的条件下,果面温度升高,容易导致表皮细胞压力变大,果皮的韧度与硬度随之降低,而此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果实生长速度快与而果皮的韧性降低,导致裂果。此外,果实表面的突然大量失水也是诱发裂果的一项重要因素。
水分失调
土壤水分含量与空气相对湿度的剧烈变化,是引起裂果的主要外因。特别是在果实的形成与发育期,土壤过干过湿,灌水不当时最易发生,长期干旱后遇灌水,果实内膨压增大,果皮的生长与果肉的增长不能适应,是引起裂果的主要原因。秋季阴雨天多容易造成棚室内高湿环境,而环境湿度较大,叶片蒸腾速率,使果实中水分增多,增强了果实膨压,果皮承受不了压力也导致裂果。
硼、钙等元素吸收障碍
在矿质元素对裂果影响的研究中,钙离子被认为是首要的影响因素,钙不仅是植物所必须的矿质元素,同时也参与细胞的整个发育过程,构成细胞壁的结构,进而改变果皮组织,增强果皮韧度,同时在果皮细胞中存有丰富的可溶性钙,参与构建果皮的海绵组织,增加果皮的的后期延伸。此外,硼和镁元素也与番茄裂果关系密切。
硼钙补充不及时或由于不良土壤环境,如土壤盐渍化问题严重,高温或低温,造成植株对钙、硼等元素吸收障碍时,容易导致果皮韧性降低而裂果。
采摘不及时
果实后熟期有一个膨大的时间,若不及时摘果,容易出现纵向的细小裂口。
品种因素
番茄裂果与品种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果皮薄、圆形的大型果品种容易裂果,而果皮厚、高圆形的品种则不易裂果;大型果、圆形果、木栓层厚的品种比中小型、高桩型果、木栓层薄的品种更易开裂,粉红色薄皮品种比大红色厚皮品种易发生裂果或裂果较重。此外,药剂、激素等使用不合理也可导致番茄裂果的发生。
调控措施
选用适宜品种
秋茬番茄生产要因地制宜的选择肉厚、抗裂、耐热、耐储运、中小型及枝叶繁茂的优良品种。同时,也要兼顾品种的抗病性、产量、品质等综合性状。
加强栽培管理,防止环境的剧烈变化
番茄生长需要一定的昼夜温差,但要防止温差过大,我们一般可通过开关风口来控制棚内的温湿度,一般棚内上午温度达27-28℃时,果面结露消退后再通风,下午棚内温度降至23℃左右时,即可关闭风口,避免夜间温度较低。遇到大风天气时,要避免风直吹西红柿果实,也可有效减少裂果。
此外,夏秋季节番茄栽培可以采取多留侧枝、晚打侧枝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控制植株旺长,另一方面可以防止阳光直射果面,造成果皮韧性降低。
合理的水肥供应
番茄进入膨果期后,要根据棚室土壤墒情,及时追肥浇水,保证不过干过湿,不大水大肥,以“小水勤浇”为好,少量多次提供西红柿生长所需水分和养分,降低裂果率。
保证硼钙等元素的充足供应
缺钙极易引起番茄裂果,因此,钙肥需要提前补。施底肥时,可添加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在果实生长发育期建议定期喷洒含硼、钙、镁等中微量元素的叶面肥,增加果皮的韧性,降低裂果的发生概率。同时注意根系的养护,适时使用甲壳素等功能性肥料,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根系吸收养分的能力。
及时采摘或适当提前采摘
可以提前采摘,如七八成熟时即可采摘,然后保留两天再销售。同时注意,采摘前控水,以免突然浇水诱发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