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冬作均以小麦种植为主,分布区域极广。春季麦田管理是指小麦从返青期至挑旗期这段时间的管理技术。小麦从返青至挑旗是一生中变化最大的时期,群体和个体的发展迅速,植株的生长量大,需肥需水也多,因此田间管理非常重要。
一、冬小麦春季生长发育特点及肥水效应
根据冬小麦在春季不同时期的生育特点和管理上的差异,大致可分为二个时期:即返青期;起身期、拔节期和挑旗期。
1、返青期:自返青至起身期间,植株继续分蘖、出叶、发根、并开始幼穗分化,经历的时间较长,是巩固冬前壮苗,争取弱苗转壮和抑制旺苗生长的有利时期。在春季小麦生长期间,返青期是增加春季分蘖及穗数的高效期。返青期麦田管理的目标是促进麦苗返青,培育高产壮苗。对三类弱苗,要促根、增蘖、增穗,使弱苗转壮;对一类旺苗要促根、控蘖、使麦田稳健生长。因此,地力较差的三类苗应追施返青肥。高肥力的一类苗要在返青期控制,不施返青肥,以防徒长倒伏。土壤墒情适宜时,追施返青肥一般不浇水,应开沟深施。即使浇返青水,时间应在5厘米平均地温稳定在5℃以上时开始浇,浇得太早,会发生冻害。返青水不宜太大,一般以当日能够渗完为宜。
2、起身期、拔节期和挑旗期
返青期以后,小麦植株由匍匐转向直立生长,叶片开始收拢呈倾斜状,年后第一个伸长的叶鞘显著生长,主茎长出的年后第二叶片接近定长,此时称为小麦的起身期。起身前后,分蘖数量达到高峰,无效分蘖开始消亡。小麦起身后转入旺盛生长期,生长发育中心发生变化,由起身前营养生长为主转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期。当小麦基部第一节间离开地面1.5厘米时,小麦进入拔节期。起身、拔节、挑旗期的生育特点,决定了这一时期是决定分蘖成穗率和争取壮秆大穗和粒重的关键时期。
①起身期肥水效应。起身肥水一般不显著增加分蘖,但能促进大蘖成穗,提高成穗率,是促蘖成穗的重要时期。起身肥水效应主要反映在拔节前后能促使第3、4、5伸长节间或者2、3、4伸长节间的伸长,促进旗叶和倒二叶或上部三片叶增大,还有减少不孕小穗数,提高穗粒数的作用。
②拔节期肥水效应。
小麦拔节期肥水能促进大蘖成穗,提高分蘖成穗率,促进穗头整齐,下落穗少。拔节肥的主要作用是能显著的减少不孕小穗数和不孕小花数,有效地增加每穗粒数。但是在前期施肥量过多,已造成倒伏贪青趋势的情况下,拔节肥会加重贪青倒伏。高肥地、壮苗、群体适宜,底肥适宜的麦田,在返青期、起身期不追肥不浇水,适当控制的基础上,应在拔节期追肥浇水。一般麦田、晚茬弱苗麦田,在返青期或起身实施了肥水措施,拔节期不再追肥浇水。
③挑旗期管理目标。保花增粒并为提高粒重打好基础是这一时期麦田管理主要任务。挑旗期气温高,蒸腾作用强,是小麦需水临界期,各类麦田均应保证小麦挑旗期有充足的水分供应,适时浇挑旗水。
二、小麦春季管理技术要点
㈠早春锄划,保墒增温通气,促麦苗早发。
锄划具有良好的保墒、增温、除草的效果,起到促弱苗转壮、壮苗稳健生长的作用。是早春麦田管理的首要任务。对三类麦田尤其是出现黄苗、死苗、死蘖现象的麦田要浅锄,防止伤根和压苗,对于旺长麦田应深锄断根,适当抑制地上部生长,变旺苗为壮苗。
㈡按苗情分类指导,科学运筹春一水。
春季小麦苗情分类多分为一、二、三类苗,一类苗群体合理,个体发育良好;二类苗群体略偏少,个体发育略差;三类苗一般是晚茬麦,苗小根少、分蘖少或不分蘖,个体发育差,群体也较少。
1、三类麦苗:春季管理应以促进弱苗升级为主攻方向。在墒情适宜的条件下,返青期不宜浇水,以免因浇水降低地温并使土壤通气性差,从而影响根、叶和分蘖生长。应及时锄划,在起身期前浇春一水;
2、二类麦田:春季管理措施要促控结合。起身后拔节前浇春一水;
3、一类麦田和优质麦田:春季管理重点是防旺长促苗壮。拔节期浇春一水。
结合浇水一般亩追施尿素10—20公斤。提倡分次施肥,第一次浇水追施70%—80%左右,第二次浇水追施20%—30%左右。
㈢浇好孕穗水。小麦生长中期是生长最旺盛的时期,特别是孕穗期是需水临界期,此期是决定成穗率和争取壮秆大穗的关键时期,因此,抽穗前要浇好孕穗水,结合浇水追二次肥。
㈣浇好扬花、灌浆水。小麦籽粒形成期间对水分要求迫切,水分不足,会导致籽粒退化,降低穗粒数。因此要及时浇好扬花水,以争取形成较多的穗粒数,小麦扬花后大约10-15天左右进入灌浆期,要适时浇好灌浆水,以防止根系衰老,提高千粒重。
㈤做好预测预报,适时防治病虫草害,搞好化控。
作者: 湖北鄂中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黄修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