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郑氏化工产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骞天佑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通过改善生产环境,改变作物的遗传特性和调节作物光合产物的分配,生产更多、更好的农产品以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在植物体干物质中,由根部吸收的无机物质所占比例为10%,其余90%则直接或间接来自光合作用的有机物质。调节剂的应用则是最大限度使作物增加光合面积、提高光能利用率,调整光合产物的分配和减少光合产物的消耗以获得最大效率的增产。
植物激素控制着植物生长
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代谢产生,具有内源性,能运输到其他部位起作用,在很低浓度就有明显调节生长发育效应的化学物质。植物激素具有可运行性、内生性和调节性。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具有外源性,低浓度即可影响植物内源激素合成、运输、代谢及作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化学物质。
目前人们对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存在一些认识误解,主要原因包括诸如:技术/非技术因素、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恐惧、媒体不负责任的炒作、信息不对称、社会诚信的缺失与重建等。
豁免制定食品中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农药共41种,其中植物调节剂7种。主要有:三十烷醇、赤霉酸、烯腺嘌呤、苄氨基嘌呤、羟烯腺嘌呤、S-诱抗素、超敏蛋白。其他相关的还有香菇多糖、几丁聚糖、葡聚烯糖、氨基寡糖素。
植物生长调节剂(PGR)按作用分类主要有:促进剂、延缓剂、抑制剂、保鲜剂。在PGR应用机制方面:植物激素的直接应用,如IAA、GA、CTK、BR、ET、ABA;模拟天然植物激素的分子结构,如萘乙酸、吲哚丁酸、2,4-D、6-BA等;影响天然激素代谢或运输,如多效唑、矮壮素、缩节胺、调环酸钙、三碘苯甲酸、1-MCP;具有类似的生理效应,如氯吡脲、噻苯隆(取代脲类);复硝酚钠(细胞质流动);胺鲜酯、增产胺(核酮糖二磷酸羟化酶,调整产物分配);寡糖素(活化)等。
植物生长调节剂不能代替植物营养
植物生长调节剂不能代替营养,但植物从种子、发芽、生长、开花、座果、结实到种子,整个生育周期都不能离开调节剂,任何时刻均有调节剂参与。
同样,植物营养也不能代替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的整个生育期同样不能离开营养,调节剂可合理地调节营养的分配与合成,调节植物生长。
植物调节剂主要功能有:促进发芽、促进生根、培育壮苗、移栽成活、调整株型、促进开花、促进坐果、增加抗性、贮运保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