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
嘉宾谈施肥
本期嘉宾:新疆农垦科学院副研究员 梁飞
数据统计显示,新疆兵团耕地面积124.1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47公顷,约为全国的4.5倍。多数团场处于河流中下游、扇缘及潜水溢出带,有不同程度盐碱化的土壤占43.36%。垦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低,80%分布在国家分级标准的4-6 级。
水资源态势:兵团多数垦区与自治区共用河流水量;山区降水丰富,沙漠区稀少,河流多发源于山区;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匀,“春旱、夏洪、秋缺、冬枯”,且河流流程短;地表水资源量中西北占93%,东南部仅占7%。
水土资源对兵团农业发展制约:水土不平衡,制约着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土壤盐碱化威胁着兵团农业生产;耕地质量下降,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地下水资源大量超采,生态用水严重不足。
兵团滴灌施肥取得的成效
大幅度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新疆灌溉水有效利用率由2000年的40%提高到现在的55%,毛灌溉定额由780立方/亩下降到580立方/亩,单方水产值翻了一番。
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水肥一体化因为具有增产、节水、节本等优点,使作物平均增产达25%以上。目前我国大田作物滴灌面积约400万公顷,其中新疆及兵团约270万公顷,涉及作物19种。
促进区域水资源平衡,改善生态环境。兵团大面积推广应用高新节水灌溉,大幅减少灌溉水量,节约水量用于团场城镇周边的生态用水,同时减轻土壤次生盐渍化危害,有效保护和改善周边生态环境。
推动兵团农业现代化进程。劳均管理定额(棉花)由2公顷提至4-6公顷,劳动生产率提高提高2-3倍,土地利用率提高5%-7%。采用滴灌随水施肥,氮肥当季利用率提高30%以上,磷肥当季利用率提高24%以上。实施滴灌种植,减少开沟修毛渠、打药等机耕作业环节和次数,农机作业量节省15%左右。带动节水器材产业发展和农业社会化分工,有效解决长期以来滴灌技术难以在农田大规模推广应用的难题。
兵团滴灌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
工程规划设计欠规范。绝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将滴灌施肥工程纳入农田水利工程;滴灌系统设计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水源水质、作物及栽培耕作方式结合不够紧密,田间设计和系统配置不尽合理。
水肥一体化不到位。注重田间工程设施多,与农艺技术结合考虑少;灌溉、施肥制度属地化研究不够,水肥一体化技术没到位;滴灌的综合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设备及产品不配套、成本高。滴灌器材标准不完善,生产不规范、质量不稳定,田间作业机械还不配套,水溶性肥料产品混乱,产品检测监督体系尚未形成,各地滴灌器材及产品成本仍较高等。
技术、认识、基础储备不足。滴灌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交叉学科多,加之滴灌技术在我国是一项新兴技术,人们在这方面的认识水平较低,基础差、技术储备不足,难能支撑这一技术发展。
施肥罐存在的主要问题:罐体太小;立式罐操作难度大,不方便;进水管与出肥管偏小,无法调控施肥速度;施肥不方便,面积越大越费工;施肥看不见,低温溶肥慢;浓度不均一,无法自动化。
滴灌施肥推广应用过程的核心理念总结为三句话:把作物当人看,用心对待,精心专研,探索改进;把作物当婴儿,少量多餐,水肥协调,喂养科学;把作物当自己,按时吃饭,合理饮食,适量化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