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南京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沈其荣
我国目前每年消耗5900万吨养分资源的化肥,占世界化肥总消耗量30%左右,化学氮肥利用率仅30%,损失率高达60%,大大消耗用于化肥生产的不可再生资源,长期过量施用化肥,尤其是化学氮肥,导致我国土壤结构遭到严重破坏,有机质含量急剧下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严重失衡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发展新型肥料,增强土壤活力,可持续提高作物产量显得异常重要。另一方面,我国每年产生大量禽畜粪便、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等,如不很好利用,对环境造成污染。如何研究和开发新型肥料,并合理施用,成为我国农业发展重要课题。
新型全元生物有机肥兼具生物菌的活化土壤、转化土壤养分功能,有机质培肥土壤、改良土壤的特点和无机养分速效功能;能够增加土壤中氮素、有机质、可溶性磷、可溶性钾的营养物质含量,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种群和数量,同时能够增强作物抗病、抗旱能力以及代谢机能;该类肥料全面推广应用能不断提高肥料利用率;对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有积极作用。同时,新型全元复合肥的研发能大幅度提升有机肥与生物有机肥的附加值,从而进一步推动该类企业发展,深入资源化有机废弃物保护环境。
目前,我国生物肥或生物有机肥企业300多家,登记产品2058个,平均每个企业年生产量较小。真正的生物肥或生物有机肥总产不足150万吨,所登记的生物肥或生物有机肥企业中,大部分企业没有菌种生产条件。全元生物有机肥市场前景广阔,未来肥料产业发展中,要进行全元生物有机肥产业布局,在我国现有企业中培植100-200家大中型全元生物有机肥企业,年产量达到50-100万吨/个,引领我国全元生物有机肥行业发展。
在全元生物有机肥产业发展过程中,应进一步推动研发平台建立,进一步提升研发水平。应建立农业微生物菌种资源库,并不断发现和获取新菌株,不断强化其功能;建立不同固体有机废弃物堆肥资源化利用的研发平台;建立控缓释肥和稳定性氮肥研发平台;建立全元生物有机肥研发的交叉融合平台。
未来,微生物产业重大工程和主要研究内容为:
促进根系生长、防控土传病害、转化土壤养分、消减与钝化根际有毒有害物质等特定功能的农业微生物菌种资源挖掘与利用。将来的肥料产业会向“活”肥料方向发展,“活”肥料有可能使养分利用率显著提高,生物肥料起到四两拨千斤作用。
研发与建立不同固体有机废弃物堆肥资源化利用技术与工艺。提高堆肥增氧效率和复配高温堆肥菌种是关键技术,需要根据不同来源的废弃物,建立配套工艺与技术,满足变化多端的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需求。
肥效型农业功能微生物菌株与有机肥料适配技术研究。研究不同外源功能微生物的营养特征及其与不同有机物料的复配技术和二次固体发酵工艺,研究功能微生物在产品储存过程中的活性保持技术。
研发控缓释肥和稳定性肥料技术与工艺。包括新型廉价优质缓控释材料与控释机理研究,新型缓控释肥工艺及装备的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研究,氮肥的生物化学稳定技术研究。
研发新型全元生物有机肥的复配技术与工艺。新型全元生物有机肥需要合适的速效、控缓释以及稳定性氮肥的合理复配,也需要功能菌与有机物料的最佳配合,更需要化肥、有机、生物三者的融合,根据不同土壤、不同作物和不同气候条件,研发不同新型全元生物有机肥料品种,为全国大型企业源源不断提供新型全元生物有机肥品种。
152
上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