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稳定性肥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席 武志杰
说起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农资同仁无不拍手称赞,谈到稳定性肥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其打造的“和谐”舰队横贯全国。身兼稳定性肥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席、国家863农业领域主题专家、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等多个职位的武志杰研究员,专注稳定性肥料研发数十年,潜心研究稳定性肥料发展,为联盟壮大做出很大贡献。
潜心科研 产业化发展为重
近年来,武志杰研究员先后承担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等殊荣,有着无数光环的他见证研究所发展中取得的成绩。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研究所开始进行稳定性肥料研发工作,从最初研究单一抑制剂到复合抑制剂,从单一的长效碳铵到现在的长效复合肥、稳定性尿素、长效二铵等多样化的产品开发,从1家合作企业到现在国内50家合作企业,迄今,稳定性肥料占全国缓控释肥市场份额总量的50%-60%,目前已累计生产500万吨,推广面积1.25亿亩,农民增收62.5亿元……武志杰对研究所的发展成就如数家珍。
“稳定性肥料技术之所以能如此迅速的在全国遍地开花,离不开研究所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方面做的大量工作。”武志杰表示。2009年至今,研究所与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河南、山东、河北、陕西、吉林等全国22个省区建立稳定性肥料试验示范网络,涉及玉米、水稻、棉花、马铃薯等60多种作物,共设立300个示范点,示范面积累计3904.28亩,研制新的专用肥配方64个,平均增产202.45公斤/亩,增产率达14.7%。
经过不断完善与改进,稳定性肥料具有独特核心优势。武志杰介绍,稳定性肥料最大的优势是“成本”优势。对生产企业而言,企业之前的生产设备可以直接升级,企业不必投入资金购买新设备,更利于企业转型升级。对农民而言,使用稳定性肥料只需增加10元/亩,却能达到显著增产目的,比一些投资成本高的产品更易于接受。同时,稳定性肥料肥效期长,一次施肥,养分有效期可达120天;养分利用率高,氮利用率提高8.7个百分点,磷有效率提高28%;平稳供给养分,作物平均增产幅度10%-18%;环境友好,降低面源污染;成本低。
行业趋势 提供广阔契机
武志杰认为,农资行业的“寒冬”会加速行业整合,一些小的企业或关停或被大企业兼并,使生产企业数量逐渐减少。企业发展更迫切需要研发创新,新产品推陈出新,靠近矿山等资源的企业更具发展优势,同时,雄厚的资金也是支撑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未来肥料将向高效化、长效化和功能化的趋势发展。”武志杰对肥料发展趋势做详细分析。高效化是要大幅度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农业投入、减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长效化是要延长肥料营养释放期,满足一季作物一次施肥、无需追肥的需要,节省农业生产中肥料成本和施肥劳动的支出。功能化就是要增加肥料提供营养元素以外的附加功能,与其它技术进行融合,如改良土壤、保水、除草、治虫、防病等,可以简化农业生产的工序,降低劳动成本。
我国农业发展趋势为稳定性肥料发展提供更多机遇。武志杰表示,从资源方面讲,我国亟需稳定性肥料等高效新型肥料,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和能源消耗。从环境方面讲,稳定性肥料的应用能够减少面源污染,提升农产品的质量,符合国家的政策需求和肥料发展方向。从社会发展方面讲,稳定性肥料的简化施肥模式,改变种植模式,易于被农民接受等特点符合我国农业发展要求。城市化进程带来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大量青壮劳动力流向城市,留守老人、妇女构成农村劳动力主体。“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将越来越集约化、农业生产向机械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势必推动新型肥料的应用,为稳定性肥料发展带来更广阔的前景。
“今后,研究所将继续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加强农化服务工作,为产品更新以及市场开拓多做工作。为企业产品升级换代,增强竞争力提供技术支持。”武志杰告诉记者。研究所将针对我国不同地域的土壤、气候类型,不同作物的吸肥规律,研究稳定性肥料在不同作物上养分吸收、利用率和品质等方面的影响,通过多年试验示范,研制出科学合理的化肥配方,并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研究因地制宜的施肥方法,做到高效环保、省时省工。
同时,研究所将为企业拓展市场做出贡献。针对企业的市场特点做出详细调研,仔细分析优劣势,结合多年的试验示范,设立样板田,召开现场会,通过培训改变营销观念,通过田间实践历练实战经验,为企业提供“教练式”服务。为企业积累数据,形成知识产权,通过多年试验示范数据,申报专利,发表文章,为企业后备技术提供科技支撑,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改变农业生产方式,简化施用方法是研究所努力的方向。
联盟发展 助推行业规范前行
2010年12月,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牵头成立稳定性肥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盟使从事稳定性肥料科研、生产、经销与推广的单位联合起来,探索市场条件下稳定性肥料的发展趋势,不断进行新产品研发创新,交流稳定性肥料的技术、应用及经营理念,建立和完善标准等工业产权,促进整个行业健康发展,提升我国稳定性肥料产业的整体水平,取得较大成就。联盟根据国家产业及农业现代化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开发稳定性肥料产业的行业共性技术,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搭建具有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的联合攻关研发平台,提升整个肥料行业的科技含量;开展技术服务,使稳定性肥料技术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物质支持。
作为联盟主席,武志杰对联盟发展信心满满,对未来发展规划细致入微。今后,联盟将继续集中同行业的资源与技术优势,探索市场条件下稳定性肥料的发展路径,联合申请十三五国家重大专项,交流稳定性肥料的技术、应用及经营理念,协调经营中的问题,集中优势资源进行宣传推广,建立和完善技术标准,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联盟将围绕共性和关键问题,开展技术攻关,突破稳定性肥料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提升稳定性肥料产品水平;建立公共技术平台,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分工与合理衔接,实行知识产权共享;继续坚持“联盟+企业+研究所”合作模式,发挥团队优势,实施技术转移,加速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运用,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联合培养人才,加强人员的交流互动,为稳定性肥料企业、农业技术服务等提供人才;建立稳定性肥料的全国性试验示范网络,提升我国肥料产业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