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0年新小麦由南及北陆续收获入仓,新小麦价格备受关注。主产区新小麦购销活跃,新一波价格坚挺上行突出。
新麦购销活跃,价格稳中有涨
湖北、安徽、江苏启动2020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以后,不仅对市场底部支撑力度增强,同时,也带动提振各市场主体收购新麦热情。北方麦区收购价格则继续保持高位有涨。
据了解,近期华北地区贸易商收购新小麦态度积极,部分由于看涨后市,不断提高收购价格来争抢粮源。6月下旬,河北邯郸、衡水,山东菏泽、潍坊,河南新乡等地,小麦周比均上涨10-40元/吨。
主产区优质小麦价格追随普麦呈上涨态势。据分析,今年小麦产情整体好于往年,新小麦内在品质普遍较好。目前部分地区托市预案启动,各级储备粮轮换补库积极且出价较高,小麦价格得到支撑。但就后期看,当储备库轮入接近尾声,面粉企业有一定库存后,市场采购需求会下降,小麦季节性供应压力可能会重新显现,不排除新小麦价格有小幅回落的可能。
中储粮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做好储备粮轮换销售与政策性粮食拍卖销售错峰衔接,避免集中轮入轮出叠加推高或打压市场,发挥粮食市场“稳定器”作用。这是稳定小麦价格的一个信号,利用时间换量。
拍卖成交低,市场影响不大
国家政策性小麦拍卖成交滑落低点,一方面是随着新小麦的大量上市,制粉企业已将采购中心转移到新麦上来,少量采购陈麦主要是为搭配新麦使用;另一方面,拍卖小麦与新小麦相比性价上不占优势,面粉企业参与竞拍积极性不断下降。
受新粮上市影响,夏收以来陈小麦价格下跌明显。市场认为,尽管新麦有一定时间后熟期,暂时还不能大批量的投入加工,但制粉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会不断地增加新麦的搀兑比重,对陈麦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减少,政策性小麦低成交或成常态,拍卖对市场的影响也将更多地体现在心理层面。
农户惜售,集中收购期或拉长
据统计,截至6月15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1055.2万吨,同比增加29.4万吨。截至6月16日,安徽全省已收购小麦124.5万吨。其中市场化收购量达到120万吨,占收购总量的96%。
安徽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人士介绍,近日全省持续遭遇阴雨天气,收购进度同比有所放缓。加之农民有惜售心理,也导致收购量不如往年同期,预计,今年夏粮收购高峰期将在7月中旬以后。
与往年相比,今年夏粮收购形势复杂,尤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购销双方心理较为敏感。农户存粮自用心态增加;部分贸易商看涨后市预期;一些储备企业轮换补库欲望强烈,也存有抢粮心理。
有关权威人士指出,我国小麦市场供需状况相对宽松,今年再获丰产已是事实,再加之政策性小麦库存高企,市场很难出现缺粮的现象,抢粮收购大可不必。但预计小麦集中收购期间将会较往年拉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