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新《农药管理条例》实施以来,未经登记肥料中添加植调剂等农药被严厉打击,农化企业对政策逐步了解但对于技术手段了解仍不全面,有的认为部分植调剂在肥料中无法检测;有的宣称是国外登记植调剂,国内未登记不违法;有的宣称植调剂改变了部分化学结构,能够规避法规监督。事实上,农业农村部已经连续发布公告,国内国外登记的农药(植调剂)未经登记隐形添加都是违法行为,目前的检测技术已经能够涵盖所有的植调剂,同时化学结构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物质理化性质和毒性的巨大变化,举例:乙醇和甲醇结构相差一点,但前者能饮用,后者对人畜剧毒;农药中烯酰吗啉的氯元素被氟元素替代(其它结构完全一致),氟吗啉成为我国著名的创制农药。连研发体系都不健全的企业所描述的绝大部分所谓的化合物结构变化都是自说自话的行为,作为生产企业还是需要违法排除技术确保产品的合法性,而不是听供应商讲故事,现将目前行业内成熟的肥料中植调剂违法排除技术进行汇总和提炼,期待能对行业规范有所帮助。
《肥料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标准——(GB/T37500-2019)检测技术要点解析
图1 2-硝基苯酚钠,4-硝基苯酚钠,5-硝基邻甲氧基苯酚钠在肥料内的检测
图2 吲哚乙酸,吲哚丁酸在肥料内的检测
图3 脱落酸,萘乙酸,氯吡脲,烯效唑在肥料内的检测
图4 2,4-D(2,4-二氯苯氧乙酸)在肥料内的检测
植调剂“一柱多检”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团体标准(快速检测法)
图5 双波长一柱检测9种植物调节剂
用一种国产色谱柱同时监测8种以上植物调节剂,检测效率提高了8-20倍,大幅缩短检测周期、节约检测成本。
优化前处理方法,减少杂质对色谱柱和液相系统的损害;优化色谱柱洗脱液酸性物质添加量,在温和环境下(酸用量质量浓度为0.1%)使用色谱柱,色谱柱使用寿命延长2-3倍。
采用荧光标记物如二甲基甲酰胺,生成特异衍生物,通过衍生物检测计算植物生长调节剂含量,灵敏度可提高100-1000倍,且能分析同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不同亚型。
小结:该方法在检测精确度没有降低的前提下,实现了“一柱多检”,极大的简化了操作步骤,减少了操作时间,降低了检测成本。
植调剂气相检测方法
1、利用气相色谱完成肥料添加三十烷醇的定量检测,肥料添加最低检出限20 mg/L(低于DB 37/T 3759—2019《肥料中三十烷醇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中检出限30 mg/L)。
图6 三十烷醇在肥料内的检测
2、采用二氯甲烷提取样品中的萘乙酸,将萘乙酸甲酯化,再用气相色谱分析萘乙酸甲酯的含量,可以同时测定萘乙酸和萘乙酸钠这 2 种物质的含量。
图7 萘乙酸钠在肥料内的检测
3、胺鲜酯、多效唑、烯效唑为农业生产上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气相色谱同时检测肥料中多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方法鲜 有报道,可以实现气相色谱一柱三检。
图8 胺鲜酯、烯效唑、多效唑肥料内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