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就统筹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推动各地分区分级恢复春耕生产秩序,印发《当前春耕生产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明确,要压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把做好春耕生产工作作为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要稳定在上年水平。主产区要努力发挥优势,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要保持应有的自给率,共同承担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
指南提出,各地要不失时机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夺取粮食和农业丰收。一要确保春播粮食面积。落实好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等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恢复双季稻面积,稳定早稻面积并力争有所扩大。适当调整轮作休耕试点,扩大轮作、减少休耕,轮作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二要分级分类尽快恢复春耕生产秩序。从农村实际出发,制定差异化防控措施,不搞“一刀切”,打通农资供应、农机作业、农民下田等堵点。低风险地区实施“外防输入”策略,尽快全面恢复农业生产秩序,确保施肥打药、育秧泡田等农事活动正常开展。中风险地区在采取必要防控措施的同时,尽快有序恢复春耕生产秩序。高风险地区在继续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根据疫情态势逐步恢复春耕生产,组织农民错时下田、错峰作业。湖北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在做好防控前提下组织农民开展春耕生产。三要分区按时抓好春管春耕。南方早稻产区指导农民适时浸种泡田、播种育秧,大力推广集中育秧,确保种在适播期。夏粮主产区做好麦田管理,因苗施策,落实促弱控旺等措施。长江流域中稻产区做好育秧准备,合理安排茬口,适时播种育秧。东北西北地区做好春耕备耕,及时下摆农资,检修调试机械,适时开展春整地、春覆膜。各地要做好春灌用水调度,加快完善灌排设施,保障春灌用水。
指南强调,要保障春耕生产农资供应,推动农资企业复工复产,增加市场供应,推进农资到村到户,建立“点对点”保供运输绿色通道,尽早有序恢复门店营业。要抓好科学防灾减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防范自然灾害,防控重大病虫害。要创新方法开展指导服务,帮助规模主体解决生产用工难题,组织好跨区机耕机播,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春播任务,在组织农民工返岗复工和指导春耕生产中,把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作为工作重点,对贫困人口予以优先考虑。
近日,农业农村部启动“奋战100天夺夏粮丰收行动”,要求各地农业农村部门抓住当前春季田管的关键时期,科学运筹肥水,狠抓促弱转壮措施落实,全力夺取夏粮丰收。
夏粮生产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仗,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的两成以上,夺取夏粮生产首战告捷,对稳定全年粮食生产,确保小康之年粮食和农业丰收至关重要。
“奋战100天夺夏粮丰收行动”力争实现三个目标。一是产量总体稳定。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力争产量基本稳定在上年水平。二是灾害损失可控。气象灾害损失率控制在5%左右,重大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三是产品质量提升。优质专用小麦比例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当前,西南地区小麦正处于拔节期,江淮地区已全面返青,黄淮、华北、西北陆续进入返青期,正是加强春季田管、促进苗情转化的关键时期。总的看,今年冬小麦苗情总体好于常年,墒情是近几年最好的一年,实现夏粮丰收有基础。但夺取夏粮丰收还存在苗情长势不均衡、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流行风险高、遭遇“倒春寒”等不确定性因素。
农业农村部要求,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突出重点区域、紧盯关键农时,环环紧扣不放松,坚持因苗施策、分类管理,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强化技术指导服务,落实控旺促壮、防病治虫、防灾减灾各项措施。一是返青起身期促蘖争穗,以保苗促蘖为重点,构建合理群体。二是拔节期攻粒促均衡,肥水齐攻,以提高分蘖成穗率、减少小花退化为重点,努力争取适宜穗数。防范“倒春寒”,减轻灾害损失。三是抽穗扬花期保花增粒数,以巩固穗数、增加粒数为重点,因苗适当补肥补水,争取足够粒数,扩大库容量。抓好小麦赤霉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四是灌浆期延衰增粒重,做好“一喷三防”,促进光合产物积累增粒重,精心组织跨区机收,确保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