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的南昌全国植保会上,一场关于“食品级高钙骨肥”的风暴正悄然席卷农资行业。山东骨力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台前,人流如织。这里没有喧嚣的营销话术,只有扎实的技术参数与一瓶瓶以食品级羊骨为原料的创新肥料——它们背后,是一家企业从一碗羊汤中孕育的绿色农业梦想。
战略初心:从羊汤到田间的循环革命
(图左:杨波 图右:张璟笙)
——专访骨力丰生物董事长张璟笙、总经理杨波
在展会喧嚣之外,我们对话了骨力丰生物的两位核心决策者——董事长张璟笙与总经理杨波,试图探寻这一创新品类背后的战略思考。
“骨力丰,是一家从一碗羊汤里长出来的科技公司。”张璟笙这样定义企业的起源。扎根于山东单县——一个以羊肉汤闻名的地方,骨力丰的创业故事始于对两大痛点的思考:一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土壤退化与农产品品质提升的难题;二是家乡每天熬制羊汤后大量食品级羊骨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这些羊骨曾为人类奉献过美味,我们能否通过科技,让它们为土地再次奉献价值?”张璟笙的提问,成了骨力丰事业的起点。总经理杨波补充道:“传统肥料行业同质化严重,陷入价格战的‘红海’。我们选择了一条难而正确的路——跳出传统赛道,开创‘食品级植物营养’新品类。”然而,这片蓝海技术壁垒高企。张璟笙补充道:“传统的补钙产品,如硝酸钙,吸收利用率低,易被土壤固定。而普通的动物源肥料,又存在原料安全与活性低的双重瓶颈。”他目光坚定,“骨力丰从创立之初,就决心不做简单的概念创新,而是要打造一款从源头安全到吸收效率都经得起科学验证的标杆产品。”
这条“难而正确的路”,便是以“食品级羊骨”为原料,通过前沿生物技术,开创一条全新的植物营养赛道。公司名“骨力丰”,便蕴含着“让作物骨骼强健,丰产丰收”的产业抱负。这种“变废为宝”的循环经济模式,不仅解决了农业投入品的升级需求,更与“十五五”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同频共振。
技术核“芯”:产学研融合的效率革命
将一个情怀落地的,是骨力丰对技术极致的追求。公司与中国农科院、俄罗斯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等顶尖机构构建了“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但其核心竞争力并非简单的技术引进。
“我们最核心的能力,是‘工程化转化能力’。”杨波解释道,“如何将实验室的尖端技术,转化为生产线上稳定量产、农田里显著增效的产品——这是骨力丰的护城河。”企业攻克了“微米级复合酶解”与“游离态钙磷激活”两大技术壁垒,实现了从“给作物一块啃不动的硬骨头”到“速效营养餐”的跨越。
“这并非简单的物理破碎,而是一场精准的生物转化。”张璟笙解释道,该技术通过特定的复合酶,如同派出一支专业的“消化部队”,精准地将大分子骨胶原蛋白和难溶的磷酸钙盐,“切割分解”成小分子肽、氨基酸和可溶性的游离钙、磷。他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传统骨粉好比让作物自己‘啃骨头’,我们的技术则是派出一支‘消化部队’,将营养分解为作物可直接吸收的微肽与活性钙。”这一工艺使肥料中游离钙含量提升48%-65%,生产周期缩短20%-62%,营养利用率达到传统骨粉的3倍以上。
双核驱动:理性与情怀的完美协同
骨力丰的高效运转,离不开张璟笙与杨波这对“黄金搭档”的协同。张璟笙是“情怀探索家”,对技术充满敬畏;杨波则是“理性建设者”,对市场与运营有着清晰的规划。
骨力丰“高钙骨肥”的卓越品质,始于对原料源的极致甄选。杨波特别强调了其“食品级”属性的独特信任背书。“我们的核心原料,彻底颠覆了市场对动物源肥料的传统认知。”杨波说,“它并非来自令人担忧的‘动物废弃物’,而是源自地理标志产品——单县羊肉汤熬制后的食品级羊骨。这些羊只经过严格检疫,羊骨在奉献完美味后,其内在精华被我们通过科技工艺,转化为作物的‘高级营养汤’。”这一做法,不仅从源头确保了产品的“安全、纯净、可追溯”,更打造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循环经济模式。
“我的任务是将卓越的产品价值,通过高效商业模式传递给客户。”杨波说。他主导构建了覆盖作物全周期的产品矩阵:从强根壮苗的5亿高钙菌剂,到膨果防裂的高钙骨胶原膨果肥,再到提色增甜的专项产品,骨力丰已从产品供应商蜕变为“作物营养解决方案专家”。
而张璟笙更关注企业的长期价值:“每当我们收到用户反馈,说产品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这种成就感远超财务回报。这份事业不仅是生意,更是一种责任。”
市场前景:品质农业催生的千亿蓝海
对于新品类的市场前景,两位掌舵人展现出坚定的信心。杨波从市场端分析:“消费升级倒逼种植端转型。钙元素直接关系到作物抗逆性、果实硬度与商品率,是‘品质刚需’。”目前骨力丰在单县已建成20万吨产业化示范线,产品在新疆葡萄、云南花卉等经济作物区表现出色,裂果率显著降低,果实糖度与色泽全面提升。
张璟笙从行业价值角度强调:“高钙骨肥品类是农业从‘产量’到‘品质’的价值回归。我们的模式让种地更赚钱、农产品更优质、土地更健康,实现了农民、消费者与环境的三方共赢。”
未来蓝图:构建全国绿色循环网络
面向“十五五”,骨力丰已绘制清晰的发展蓝图:以单县示范线为样板,在全国主要农业产区复制“单县模式”,构建绿色循环经济网络。
张璟笙描绘了公司的未来愿景:“目前,我们在单县已建成年产20万吨的产业化示范线。面向‘十五五’,我们计划在全国主要农业产区布局多个产业基地,构建一个覆盖广泛的绿色循环经济网络。”
他展望道,这不仅是为了提升产能,更是要将“单县模式”复制到全国,将各地的农业副产品资源通过高科技手段“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提升土壤有机质,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国家战略贡献企业的科技力量。
对于骨力丰的使命,他总结道:“我们立志用科技铸就中国绿色农业的‘钢铁脊梁’,让每一片土地焕发生机,让每一份收获充满价值,为端牢、端好‘中国饭碗’贡献全部力量!”
结语
通过与杨波和张璟笙的深度对话,我们清晰地看到,骨力丰在南昌植保会引发的关注绝非偶然。它源于对“十五五”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趋势的精准把握,源于在核心技术上的死磕与突破,更源于将一碗羊汤的智慧升华为驱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宏图。
他们正以“食品级高钙骨肥”为支点,用科技的力量,撬动一个千亿级的植物营养新市场。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家创新企业的勃勃雄心,更看到了中国农资产业从同质化竞争迈向价值创新的未来之路。新风口已至,骨力丰正携手行业同仁,共同迈向一个品质与效益共赢的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