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链接行业南北资源
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标志性平台
“南北对话高峰论坛”已成功举办了九届
今天(4月30日)在陕西西安迎来第十届盛会
十多年来,大会始终紧扣时代脉搏
聚焦产业变革核心议题
通过前瞻探讨与务实合作
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十年坚守,破局前行
何以十年常青?
今年有哪些看点?
跟着这些精彩瞬间,我们一起来看看!

会议现场
4月30日,2025第十届现代农业(农资)产业创新模式南北对话高峰论坛于陕西西安市召开。本届大会以“破局重构 转型赋能”为主题,汇聚业内专家学者、行业企业、经销商、种植大户等行业代表300余人参会,直面产业链韧性提升、绿色低碳发展、南北互补释放协同效应等关键挑战,旨在助力农企突破瓶颈、把握机遇,与行业协同发展。
1 启幕·权威之声
陈明均
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陈明均致辞中强调,当前,消费需求升级倒逼供给转型、国际贸易格局重构冲击产业链条,加之国内农业劳动力结构变化、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传统生产模式已触及发展“天花板”。在此背景下,“破局重构 转型赋能”成为核心密钥,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筑牢农业强国建设的根基。唯有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才能在惊涛骇浪中筑牢发展根基,这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更是历史拷问下的必然抉择。
田原
《北方农资》传媒总编辑田原表示,回首南北对话论坛,从首届的初次探索,到第九届的智汇南北,我们共同见证了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九载春秋,论坛始终以创新为笔,以实践为墨,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澎湃动能。
当前,行业正经历着“生存之战”与“机遇之窗”并存的深刻变革。破局之道,在于转型赋能。我们要:
以技术创新打破同质化困局,通过前沿技术、先进理念建立差异化竞争力;
以服务升级嵌入农业价值链,从产品供应商转型为全程解决方案服务商;
以低碳转型应对环境约束,构建环境友好型生产体系;
以产业链整合实现协同效应,打造“研—产—供—销—服”一体化生态。
正是基于对破局路径的深刻洞察,第十届南北对话特邀专家学者解读先进理念、绿色生产技术等前沿方向;转型标杆企业分享渠道革新、转型赋能等实操经验;更搭建南北企业深度对接平台,推动技术、渠道、服务资源跨区域整合。
2 洞见·趋势解码
辛景树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辛景树作《深化科学施肥与新型肥料推广助力种植业产能提升》主题报告,据介绍,科学施肥与新型肥料的使用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了基础性保障,它是保障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关键力量,在农作物增产的贡献份额超过50%;有效促进了耕地地力水平提升;大大助力了生态环境改善。当前,肥料产品实现了创新性发展:肥料增效技术广泛应用;生物刺激素热度空前;中微量元素肥料得到重视;肥料产品生态化、功能化;大肥、特肥一体化。
他提到,深化科学施肥需要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农作物亩均化肥用量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二是化肥施用与种植作物单一化长期并存,导致土壤养分失衡严重、土壤板结加剧,土壤酸化问题在局部地区突出;三是与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相匹配的肥料产品不多。新型肥料产品创新发展趋势在于:缓控释肥料助力肥料利用率提升;液体肥料将加快水肥耦合;增施肥料市场前景广阔;有机无机复混肥料促进绿色低碳。
姜远茂
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姜远茂指出,我国苹果产业发展目前存在模式老、品种老、果农老、果树老,“好的不多,多的不好”,地力条件差,果园有机质含量低,用工多、成本高等问题,提质增效是苹果产业振兴的必由之路。
差异化是我国苹果产业发展的新路径,这建立在苹果外在品质差异化(感官)和内在品质差异化(功能)上,选择一个优良品种、通过提升栽培技术、施用好的特肥产品上,实现差异最大化。土地新政要求“刨老园建新园”,面临严重连作障碍问题,再植建园时要大量施用生物有机肥,综合运用生物刺激素决绝“养根壮树”的问题,运用特肥解决新品种缺陷,激发果树抗逆性。总结来说,选择一个好品种,找一块适宜的地,摸索一套标准化特肥施用技术,形成一个严格的管理制度,提炼一个吸引人的故事,助力苹果品牌建设。
来航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来航线介绍基于“土壤-植物”健康生物调控的减肥控药生态施肥技术,微生物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抵御病害的作用,包含有机酸类、氨基酸类、多肽类、糖脂类、微生物酶类、激素类等多种类别,可显著提高植物生长抗逆性,抑制病原菌和虫害。并展开介绍了药肥的发展趋势、农林废弃物肥料化利用的主要途径、不同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化肥增效与精准施肥、生态施肥与植物调理等内容。
作物绿色高效生产的“三要素”在于:耕层构建和有机质提升,化肥减量下的精准施肥,“土壤-植物”健康调控,将生态学中可持续、绿色环保理念应用到农业生产管理过程中,涵盖土壤培育、植物健康生产各要素及配套管理措施,实现现代农业与生态的优势互补和集成创新。
马康利周至县猕猴桃产销联盟协会副秘书长马康利介绍猕猴桃绿色生产技术,从猕猴桃的发展历史、不同品种的猕猴桃栽培技术的区别、猕猴桃病害的表现和解决方案等方面展开讲解,栽培管理上有以下几大要点:猕猴桃喜湿怕涝,要注意遵循“适地栽培”原则,使猕猴桃与园地的生态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所选品种的生产潜力;平整土地,深翻施肥;精心构建棚架;优选苗木;科学确定树形;适时修剪;充分授粉受精;加强水肥管理;抗击寒害、热害;提高果园抗灾能力;正确应对自然灾害。在施肥方式上,她建议,农业投入品相关企业在产品设计上、施肥方式上做更多投入与设计,便于果农使用和提升工作效率,总的来说,采用科学的综合管理措施,提升猕猴桃的品质与产量。
3 突围·增长法则
马彬
“行业内卷加剧、需求疲软、产品同质化、价格厮杀……”合谷道战略营销创始人马彬介绍2025年农资新形势时凝练了几大关键词,农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迈向更智能、可持续,农资企业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本质是创造价值,营销的本质在于争夺消费者!系统地介绍《认知战——新形势下的农资营销破局之道》,为企业营销赋能。企业把产品卖出去的底层逻辑在于解决三大问题:被消费者记住、被消费者信任、被消费者选择。怎么被记住:抢占消费者大脑里有价值的空缺即定位,抢先定位有三大措施:开创新品类、创造新品类、抢占新特性。做品牌和产品要在视觉、听觉上加深消费者印象,打造超级符号、超级口号,然后进行全面媒体化传播:线上+线下、传统+新媒体、自主平台+合作平台、大客户私人定制。
怎么解决被信任:不是我们说什么消费者就信什么,而是我们说什么才能赢得消费者信任,信任因素有:国家政策、企业实力、权威支持、产品机理、客户使用、热销大卖等。
怎么解决被选择:成为品类代表解决品牌被选择,找到购买理由解决产品被选择。
年介响
农业农村部华中耕地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年介响指出,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经济将步入增速放缓的道路,包括肥料在内的诸多行业都将面临缓慢增长的局面。在这一大环境背景下,企业一定要回归商业的本质,重构竞争的原点,分别从管理人员特征、市场策略板块、不同发展阶段的目标规划等角度,详细讲解如何搭建运维体系。企业破局的三大核心抓手在于,产品差异化的设计,市场建设工程,体系化管理设计。新产品研发的四大方向在于,元素拮抗研究,有机质的选择,功能菌种选育与组合,肥料增效剂的选择。五大市场建设工程:终端-核心大店工程,渠道-大经销商工程,区域市场布局-大县大镇工程,品牌与产品-大牌、大品工程,传播拉动-市场建设与搅动工程,不同市场要采取不同的运作思路。
4 破局·实战样本
齐庆振
诸城市浩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齐庆振介绍植物源磷酸二氢钾产业链及产品功能与应用,浩辰生物作为浩天药业在植物营养领域的分支,凭借集团强大的科研背景,专注于功能性原料与添加剂的研发与应用。浩天药业的肌醇(维生素B8)、甜菊糖、黄芩苷等产品的全球销量占比均超过60%,年营销收入高达15亿以上,服务遍布80余个国家。公司致力于植物提取的规模化发展,生物合成的技术突破,以及产业链的重塑与主产副产的有效调配。
齐庆振着重介绍了植物源磷酸二氢钾及乳糖肽、乳糖镁、肌醇磷钾母液等产业链产品在作物应用上的表现,具有促根、促长、提高表光、改善品质;提高出苗率,壮苗、促长、防僵苗;提高苗的成活率等作用。会上,预告了浩辰生物即将上市的新产品:磷酸二氢钾闪溶型、雨田粒®生物有机肥、肌醇B8+、三只小蜜蜂、乳钛镁含氨基酸水溶肥料等,为用户提供更多新的、优质的、差异化的选择。
吴礼树华中农业大学资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礼树介绍天然虾青素在肥料中的应用,虾青素是1933年从青色的虾蟹壳中分离获得的,加热后可变为紫红色结晶,后确定是一种类胡萝卜素。虾青素广泛存在于生物界,特别是虾、蟹、鱼、藻体、酵母和鸟类的羽毛中含量较高,是自然界中已知抗氧化能力最强的物质。虾青素能促进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苷合成酶的大量合成,通过强氧化性和强渗透性,加速细胞质流动增强新陈代谢来达到着色的目的,可令蔬果色泽鲜艳有光泽,促进果实着色均匀。并展开介绍了生物促生素、智能聪、控德H462技术等,在作物上的优秀表现,和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关键内容,经过大量的试验证明,在农业生产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农民实实在在的认可。
甄敏
“2024年全年业绩增长132%,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增长303%!”不二果品牌联合创始人、富钾教育联合创始人甄敏汇报工作成果时的数据,引人惊叹,在同质产品和配方面前,富钾农资是如何脱颖而出的?甄敏反复强调,富钾农资作为经销商,卖货是本分,追求现在成交,更追求可持续成交,满足客户的核心需求是增长的支点。当以产品为中心时,你会发现到处都是竞争对手;而换个视角,当你以客户为中心时,你会发现,机会无处不在!
富钾用专业深度+时代感表达+爆款活动策划+打破同质化竞争的综合打法,以销售团队高价值的信息输出能力+专业的渠道管理能力,打造一个具有生命力的生态协同体系。富钾农资旗下:不二果通过渠道反馈,锁定“可成交”的种植管理方案,来洞察消费端的真实需求;优农帮用需求倒逼施肥方案优化,重构产品矩阵,实现种植端迭代;组织升级,从产品到服务,全员围绕市场需求高效协同,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李娜陕西金存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娜表示,当前行业面临着三大问题,市场供需矛盾:供大于求,结构性失衡表现;竞争态势:同质化竞争、价格战等问题;气候变化、资源约束、市场波动等问题,陕西作为农业大省,拥有4500多万亩粮食产区,1700多万亩果林及850万亩设施蔬菜,特肥市场规模突破百亿,年增速超20%,苹果、猕猴桃等特色新品种作物需求,高端作物农资市场机遇很有前景。金存农业运作产品时,坚持定位精准化、服务专业化、响应及时化三大原则,携手用户,共筑农业新生态,让我们以市场为锚点,以服务为犁铧,让每一寸土地创造更多价值。
5 交锋·生态重构
大咖访谈
为应对农资产业链深度重构与技术变革叠加的行业变局,会上邀请了来自企业端、经销端、果业协会的行业领军者,围绕创新生态构建、用肥趋势发展、市场竞争压力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对话。
在探讨关税政策对农资市场的影响时,陕西富钾农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堃就指出,中美贸易战促使国内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如大豆产业变化明显,同时引发对土壤肥料供应的担忧。世界级微生物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虽带来竞争压力,但也将推动国内市场调整,倒逼企业优化产品矩阵,实现产品聚焦,从长远看利大于弊。
谈及企业的应对之策,他强调,首要是团队建设。未来农资市场规模或将收缩,竞争从增量转向存量,企业需打造高效团队,摒弃缺乏市场竞争力的概念性产品;其次,要精简并聚焦产品矩阵,改变以往产品繁杂的局面;此外,推进数字化转型、精简人员也至关重要,企业需提前做好规划与准备,以适应市场变化,在激烈竞争中谋求发展。
陕西果业协会副会长张建介绍,陕西拥有洛川苹果、白水苹果等7家地理标志品牌,综合品牌价值超300亿元。在2024年品牌价值评估中,陕西苹果位居全国公用品牌前三,其中洛川苹果公用品牌价值超883.26亿元。
谈及如何应对价格波动风险,张建表示,政府将借助媒体公开价格信息,帮助果农把握销售时机。同时,通过技术创新、优化营销等举措,挖掘生产潜力,扩大市场。通过提升苹果性价比,吸引更多消费者,以稳定的市场供给和多元销售渠道,推动陕西苹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谈到农资行业渠道下沉现象时,武汉博润科技有限公司西北大区经理吴军平表示,随着土地流转规模扩大、种植大户数量增加,渠道下沉成为农资市场发展的明确方向。同时,新兴宣传媒体的推广,也为中端产品的市场开拓提供了新路径。但传统渠道与新兴渠道并非非此即彼的关系。企业需要通过优化合作模式,缩小不同渠道间的产品和服务差距,提升品牌一致性,让用户感受到稳定的品牌价值。此外,还要增强市场运作的灵活性,以适应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从而更好地在渠道变革中实现发展。
针对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创新点问题,河北富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新表示,富根生物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绿色升级为核心,聚焦土壤修复与作物健康领域,构建起 “技术+产品+服务”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通过这一模式,助力农户实现生产增收,推动与合作伙伴达成共赢发展,在农业绿色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以创新技术与产品为农业生产注入新活力。
关于南北方区域用肥的差异问题,陕西佳果多实业有限公司马亚茹认为,南方市场作物经济价值高,种植户对菌剂类、生物制剂类产品接受度高,且重视土壤管理,这是企业在南方取得良好业绩的关键;北方市场更关注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营养元素,对有机产品重视不足,且受土地条件限制,提升土壤有机质难度大,与南方形成鲜明对比。
在北方市场,她认为新型肥料将在叶面肥领域迎来突破。北方种植面积大,相关叶面肥产品在推广上具备天然优势,企业应顺应这一趋势,调整产品布局,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6 荣光·标杆力量
长安谋破局,荣光映初心。作为第十届“南北对话”的压轴环节。“荣光·标杆力量”颁奖典礼上,为聚焦农业投入品领域的先锋力量送上表彰。以标杆引领产业,以荣誉激荡前行。获奖名单如下:
6 启新·分会启航
会上,一场聚焦农业源头变革的仪式引发行业瞩目——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农业投入品分会正式揭牌成立,分会经中国蔬菜流通协会批复,由行业媒体及业内领军企业发起,旨在搭建农业生产资料供给与蔬菜产业需求的高效对接平台,推动种子、肥料、农业、农机等投入品精准落地,破解“好产品难进田”的行业困局,为蔬菜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详细内容见: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农业品投入分会正式成立啦!一文)
成立仪式
精彩花絮
成立仪式
浩辰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