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污泥满身的不算英雄,面朝黄土 背朝天,做农业,搞种植,以最微薄的经济收益,穿着破烂的衣裳,却养活全世界几十亿人口!”
——致“勇者”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国家十分重视农村和农业生产建设,今年更是高度关注农业生产保供,强调粮食安全,各级政府部门紧抓农业生产工作,包括各项农业补贴积极投放,促进农民增收。据《北方农资》传媒记者采访调研发现,今年农民和土地流转户购买农资的积极性普遍较高,但受诸多客观因素影响(如农资价格居高不下,疫情防控运输不畅等),部分地区用肥推进情况不理想,仍需业内合力打破农民春耕用肥僵局。
下放铺货运输困难,全力保障用肥供应
河北金桥农资有限公司作为“国家化肥淡季商业储备承储单位”,面对今年特殊的市场情况,承担着国家和河北省的淡季化肥商业储备任务,为农民提供氮、磷、钾单质化肥、复合肥、有机肥、水溶肥、农药等产品,同时系统地提供农业植保、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智能配肥等服务。
据金桥农资董事长苏东桥介绍,从去年秋季小麦播种结束以后,金桥农资开始着手谋划化肥冬储,前期也筹集了大量的资金,与常年合作的云天化、贵州磷化、中农(天津)、中海化学、湖北宜化、祥云、鄂中、山西天泽、潞安、和顺、华鲁恒升、东光化工、正元黄骅、平原、山东新正等多个化肥生产厂家签定合作协议,分期分批地采购、发运各种化肥。到目前为止已经订货、发运16万多吨,货源在源源不断地到站、到库、到网点,相比往年都有大幅增加。

苏东桥
在谈到当下农民用肥及农资发运情况时,苏东桥说,受新冠疫情影响,以及石油价格的大幅上调,造成火车运输的多站点停止接货,汽车运输的运费大幅提高,从而增加了农资的经营成本;仓库内储存的货,也由于疫情原因,面临部分市域、县域及封村、封路(尤其是沧州市区域),交通不畅,下放铺货运输困难,造成销售配送环节不畅等。

培养农民购肥习惯,发展可持续经营
据不完全统计显示,我国每年化肥、种子、农药的销售额约在6000亿元左右,而赊销率高达60%-70%,农资赊销拖垮了一大批经营者。金桥农资多年来在圈内如常青藤般的存在,甚至随着市场规范化和经营需求的转变,早于几年前完成了现款交易,款到发货,达成百分之百的回款率,有效降低了经营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提高了经营质量。要知道基层一直存在不同程度的赊销问题,关于农资赊销屡禁不止的现象,在苏东桥看来,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市场供给偏多,需求却不太旺,各经销商抢占市场,抢占客户,搞恶性竞争;二是市场上存在着旺季不旺,或是到真正用肥季节,农资价格反而出现不涨反跌的现象,用户怕付款买早了吃亏;三是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经常出现,农民害怕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就选择农产品收获后,确认没有问题才敢付款;四是农民或经销商手头资金不宽裕。
据了解,金桥农资做农资经营几十年,有几十个多年来合作良好的大型化肥生产厂家,有着数量庞大且稳定的合作群体,主要辐射河北的衡水市、沧州市等区域,该地区以种植冬小麦、玉米为主,还有一部分高粱、药材、瓜菜、棉花、果树、绿植等。主要用肥和备肥时间是在春季三、四月份,夏季五、六月份,秋季八、九、十月份。
针对农民用肥情况,金桥农资合理布局了衡水、沧州、保定等九个配送中心;公司流动资金达2亿元,公司年销售各种农资商品40多万吨,年销售收入8亿多元,在市场、货源、配送仓储、资金及人员等方面有着强大优势。当地农民购买农资时,都很注重产品的品牌,有着自己的辨别能力,像瓮福、云天化、中海油、华鲁等大厂家的产品非常受欢迎。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于农资的要求不再只是价廉,而更看重品质,消费升级的趋势越发明显,他们认为好的品牌是产品信誉和品质的体现,虽然目前市场上,仍有部分假冒伪劣农资产品不断出现,但也呈逐年减少趋势。大品牌、质量好、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产品占有主导地位。”苏东桥指出,“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净化经营市场,是行业取得长久发展的根本之道,需要业内所有参与者共同努力,农业圈很大,我们每个人从不孤单,而且我们足够勇敢,并肩前行,为保障粮食安全,坚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