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国家提出化肥农药零增长,减量、提质、增效、绿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旋律后,特定功能性肥料成为助推品质农业发展、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打造优质优价农产品的核心抓手,政府也高度重视,利好政策不断出台,特定功能肥迎来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当下,我国肥料产业领域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创新发展阶段,新剂型、新技术和新产品不断涌现。什么样的肥料才是主流?什么样的特肥产品能真正发挥助力品质农业发展的作用?未来特定功能肥料的发展前景如何?这些问题,记者在日前的山东实地调研活动中找到答案。
01/原料要“优”
所谓特定特定功能肥,意在强调肥料的功能性。肥料的基本功能是给作物提供营养、改善土壤性质、培肥地力。而功能性肥料既具有肥料的基本功能,又具有特定功能,这就需要优质的原料来发挥功效了。

植知源生产厂区
“特肥产品和技术优势的背后,真正比拼的是原料资源。”山东植知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专做豆磷脂肥的企业,市场部总监李开道介绍,用豆磷脂做的肥料有四点好处:能增加土壤有益菌群数量,防止土壤板结;能为作物提供可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机养分,提高果实口感,增加卖相;能够调节植物的新陈代谢,刺激作物生长;能促进植物根系生长,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吴波(右一)
优质、充足的原料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南洋集团主要从事饲料生产、种鸡养殖、孵化,肉鸡养殖、屠宰加工、熟食调理、生态肥料等农业产业链,集团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是一家农业新业态闭合企业。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南洋集团凭借上游供应链的优势,2016年成立南洋鸿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始在研发和生产以微生物系列肥料、有机肥料、水溶肥料等绿色生态肥料为主的新型肥料上下功夫。“凭借集团的资源优势,我们将鸡血、鸡羽毛、骨渣等为原料,通过特殊的酶解生化萃取技术,加工成鸡血蛋白酶类产品,该产品具备抗旱、抗涝、抗盐碱、抗低温、抗病虫害、抗早衰等六抗功能。使用后,可以促进作物根系生长,使得作物提前成熟,还减少化肥用量30%-50%,增加土壤肥力,增强受害植株的恢复能力,最终增加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再加上与之配套的多种新型肥料,形成国内独一无二的绿色肥料产品线。”南洋鸿基销售总经理吴波介绍。
02/品牌要“真”
特定功能肥,重点在“特”,一定要做不同,找出特点,做出特色,以地区为基础,做出区域优势品牌。有品牌沉淀的企业更有竞争优势,成熟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会进一步增长。反之,没有品牌沉淀和良好口碑的企业,未来的生存之路也会越来越艰难。

单俊伟(图左)
特肥发展初期,市场进入门槛低,炒概念、炒技术、炒原料等乱象,造成特肥市场鱼龙混杂。对此,青岛海大生物董事长单俊伟表示,做品牌一定要“真”,坚持科学至上、质量至上,这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目前海藻肥行业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混乱现象,市面上销售的海藻肥产品质量、效果参差不齐,对海藻肥行业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品质决定品牌,海大坚持用科技创新的方法研发高水平的产品,用实力和效果取胜市场。”谈及企业的品牌塑造时,单俊伟这样说。
03/技术要“好”
特肥重知识、技术和实践,需要本土化应用经验,快速响应,产品分类灵活,需要进行农户指导,分享农艺秘诀……
在特定功能肥料发展的最初阶段,竞争主要停留在产品概念炒作和经销商推广热上,种植户认知度不高。经过近些年的市场培育,种植户对功能肥料的认知逐渐加深。现如今的市场竞争,已不再停留在前期的炒概念上,更多是开始转向应用技术,围绕作物和种植户需求的竞争。在这样的变化下,特定功能肥竞争上升到一个新台阶。
对于生产企业而言,肥料的创新研发要更趋于理性化,不仅要了解产品,更要了解作物和农户,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对肥料养分形态的需求,严格各种功能养分在肥料中的搭配,从而达到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双提升。谁能做到这些,谁就能抓住市场发展的新机遇;对农资技术服务商而言,则需要不断扎实团队技术服务和对作物系统理解能力,不能停留在研究产品本身特性上,要走到田间地头,了解作物和农户需求,挖掘特种肥料在作物上的真正价值。
结语
特定功能肥料市场百花齐放,对国内所有中小型企业和经销商都是机会。在过去的50年,全世界依靠肥料和农药,实现了作物产量的大幅度增长,创造了绿色革命,不仅“喂饱”了快速增长的人口,还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而未来的50年,全球人口依然会快速增长,气候却越发恶劣,这就需要依靠功能肥料来改善植物的生理健康。从目前农资市场的发展情形看,特定功能肥料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