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做“乡村明星”
老彭从事农资经营30多年,自己的农资经营店在镇上颇具规模,老彭年龄大了,把店面交给儿子小彭打理。小彭接手后,第一年肥料年销量由原来1000吨下降到600吨。小彭高中毕业后就一直在大城市打拼,所以镇上的人认识他的并不多,好多老客户一看换了位陌生老板,就改去其他农资店购买肥料。
小彭为让当地农民认识他,把自己“推销”出去,想出一个好办法。他与代理的肥料企业合作制作宣传海报,海报上有自己农资店的名称、自己的照片和经营肥料的产品信息,并把海报粘贴到镇里每一个村口、街道。这样不到半年小彭就成了镇里的“乡村明星”,好多农民冲着小彭前来购买农资产品。如今,农资店肥料年销量比老彭经营时还高。
分析:农村社会的生活圈固定在几个乡镇甚至几个村,农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和消费不会超出这个生活圈。农民在购买产品时,会优先选择去熟人经营的店里购买,在农民看来,熟悉的人更值得信任,交易风险可控。
小彭起初年销量不如老彭,一方面因小彭缺少经营经验,另一方面是因小彭不被农民熟知,消费者对其缺少信任。小彭通过海报宣传,把自己推广为本地“乡村明星”,由陌生人变成熟人,进而赢得农民信任,赢得市场。
案例二:搞定种植大户
张波从事农资经营10多年,生意一直不温不火。随着当地土地流转加快,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越来越多。然而,到张波店里购买农资的人却越来越少,种植大户更是无人问津。张波认识到,要想让销量提升,必须从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的客户开发上突围。
张波经过长期观察发现,种植大户或专业合作社的老板或理事长一般不直接参与农业生产,农田多交给一个懂农技的人员负责管理,这个管理员具有选择农资产品的决定权,所以赢得管理员的信任至关重要。于是张波经常去种植大户的农田、果园,与管理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并对他们遇到的农技问题及时提供解决方法。依靠这种方式,越来越多的管理员选择去张波店里购买产品,肥料销量年年提升。
分析:张波的成功一是抓住当地农资市场的消费主体,即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二是熟知种植大户或专业合作社的日常管理工作,明白搞定种植大户或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比搞定老板更起作用。
有业内人士预测,未来种植大户会选择跳过零售商,与经销商或肥料企业直接合作,避开中间环节,但这并不意味着零售商在种植大户领域就没有市场,毕竟零售商更贴近终端,更了解当地种植情况,更能及时提供农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