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佟屏亚
目前,我国已从世界最大的大豆出口国逆转为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从1995年进口100万吨增加到2020年的1.0033亿吨,相当于种植了7.5亿亩的大豆面积。折算下来,中国大豆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了80%。

大豆种植面积剧减和进口数量增加引起全社会关注,“拯救大豆危局”呼声令国人警觉。农业农村部去年12月29日发布《“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指出,优先发展粮食生产,提高大豆油料产能和自给率,“到2025年,力争大豆播种面积达到1.6亿亩,产量达到2300万吨左右”。今年1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提出“攻坚克难,坚持多油并举,扩种大豆等油料生产”。
中国振兴和发展大豆有以下几种建议和措施。
一是培育自主创新的转基因大豆品种。新修《种子法》已写入“生物育种技术研究”,但仍待 “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入法的时间表。
二是转基因大豆品种出口转内销。2021年2月,北京大北农公司宣布,公司加强与阿根廷等国的合作,实现转基因大豆出口转内销。
三是拓宽大豆进口渠道。据了解,我国通过租地或购地等方式,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建立境外大豆种植和加工基地,完善大豆仓储设施、专用码头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大豆生产与运输能力,分散大豆国际贸易风险。中俄双方签署《关于深化中俄大豆合作的发展规划》,力争实现2024年自俄进口大豆370万吨的目标。
四是到2025年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5000万亩(折合大豆种植面积2500万亩)。采用大豆带与玉米带间作套种,充分利用高位作物玉米边行优势,扩大低位作物空间,实现作物协同共生、一季双收、年际间交替轮作,有效解决玉米、大豆争地问题。力争大豆播种面积达到1.6亿亩左右,产量达到2300万吨左右,提升大豆自给率。
五是建立非转基因大豆保护区。国家在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3省份设立了“天然大豆保护区”,并加大政策补贴力度,逐步恢复高蛋白大豆的种植面积。限制转基因大豆及食品在域内生产、加工和销售。中国大豆最大的优势在于优质蛋白质胜过油脂,提倡大豆以加工食品为主,以高蛋白含量大豆走出国门。要从引领世界非转基因大豆种子资源留存与发展的全新战略高度出发,认识原生态大豆的基因纯净性,以及其在物种保护和延续方面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