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卢宗云
他是一名科技工作者,从乡村到城市,从事肥料行业科研工作数十年;他是一位商人,担负公司高层领导职务,为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常年奔波于全国各地,甘做新型肥料行业的助推器。他就是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沈阳中科新型肥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卢宗云。春耕时节,他再次来到苏北大地,向当地的农民推广由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和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生产的新型“肥恋田”稳定性肥料。笔者有幸就稳定性肥料的推广及发展前景等问题,对他进行了采访。
科技营销———新型肥料推广的利器
大学毕业后曾经在家乡吉林省蛟河市从事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卢宗云,有着多年田间地头的奔波经历,他深感提高肥料利用率对辛苦耕作一年的农民的重要性。拿他自己的话讲,基层经销商和农民由于缺乏一定的农技知识,往往辛辛苦苦种了一季作物,肥用下去了,药用下去了,水浇下去了,但收成并没有预想的那么好。他认为,由于对新产品的不了解,农民对稳定性肥料的抵触心理才是产品推广的最大瓶颈。
对于稳定性肥料这个新名词的定义,卢宗云给出了这样的解释,稳定性肥料是指在生产期间被加入了脲酶抑制剂或硝化抑制剂(包括两者同时加入),调节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减缓尿素的水解和对铵态氮的硝化-反硝化作用,从而达到肥料氮素缓慢释放和减少损失的目的的一类肥料。他表示,我国近20年来肥料发展非常快,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产肥大国和用肥大国,近几年新型肥料不断涌现,出来很多新名词,需要农民去学习,但由于城镇化和经济的发展,年轻人有文化不种地,而种地人的文化层次又不高,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农民对稳定性肥料在知识和施用技术上的渴求。这就需要生产企业和地方技术部门去给广大农民做好施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够通过新产品的推广,学习肥料和技术知识,用学到的知识进行施肥实践。
听说“肥恋田”稳定性肥料推广会在江苏省灌南县举行,来自灌南及周边县区的100多名经销商纷纷前来倾听卢宗云的“肥恋田”稳定性肥料科技知识讲座。对此,卢宗云深有感触,在新产品推广上,每一位经销商都渴望新的知识,用科技知识实现创新营销的目的。他说:“经销商要想让自己所卖的肥料得到农民认可,就需要将肥料的优势及将给农民带来的效益直接有效的传达给农民。科技型营销是可以一次性解决肥料知识推广、施肥技术普及的最佳手段。”
院企结合———稳定性肥料产业化之路
作为中科院沈阳研究所的窗口企业,沈阳中科新型肥料有限公司承担着技术转让和为相关企业提供专业配套服务的责任。“公司运营的目的就为企业提供配套化服务,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培训,提供宣传推广方案,以科技营销的手段帮助企业让稳定性肥料系列产品为广大农民所熟知。”
此次推广的“肥恋田”稳定性肥料技术的发明人、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石元亮博士是我国肥料行业优秀的科研专家,也是卢宗云合作多年的老搭档。他们两人一人担负新型肥料产品的研发工作,一人负责新技术的推广,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信任。卢宗云表示,石元亮博士研发的稳定性肥料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科院在鉴定后认为,该技术应用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和磷素活化剂的协同效应,在提高N、P肥料利用效率方面,属自主创新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这一项优秀的科研成果寻找好的生产企业,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更好的服务于农业,成为卢宗云为之奋斗的目标。
前景光明———适合并推动中国农业发展
稳定性肥料作为新型肥料的主导产品之一,其效果与价位双项达到农业生产可接受的世界领先水平,这决定了稳定性肥料适合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符合中国农民的消费习惯和能力,也为稳定性肥料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站在科技工作者的角度,卢宗云认为,当前中国农业效益比较低,化肥是农民一项非常大的投资,而我国的化肥产量非常大,农民的用量也很大,存在一个很大的浪费问题,需要对化肥生产和使用技术进行提升,需要环保、节约型的肥料产品的出现。
“新产品的推广不能靠请客吃饭,要有过硬的产品和良好的田间表现。玉米拔节嘎嘎响,肥料得给撑住劲儿。”对于稳定性肥料的推广,他从商业角度也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农民选择肥料,无非是看两点:第一看效果,第二看成本。稳定性肥料的增产效果明显而且肥效长,许多作物和地区用这种肥料真正可以做到一次施肥不追肥,让农民从施肥上解放出来,这适合于我国现代化、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在成本上,这种肥料生产工艺比较简单,制造成本相对低廉,农民是完全买得起用得起的。所以说这种肥料是受农民欢迎的好肥料,是适合中国农业发展和中国农民使用的一种新型肥料。这决定了稳定性肥料在国内良好的产业化发展前景。
对于稳定性肥料的发展前景,卢宗云显得胸有成竹:稳定性肥料行业当前应该是还处在一个农民使用、企业生产的上升期。在今后的几年,稳定性肥料无论是从深度上还是从广度上,都会有一个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深度上,是采用这项技术的企业,可使生产量和销售量不断地增加;从广度上,稳定性肥料已经从复合肥行业拓展到氮肥行业,并且行业涵盖面仍在继续拓宽。
从抽象的科研成果到实实在在的生产线产品;从实验室栽培到大面积的田间示范;从养在深闺无人知到走进千家万户中。卢宗云和他的同事们怀着对我国农业的莫大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执着的追求,画出了稳定性肥料发展进程中美丽的弧线。正像卢宗云所说,中国农业有自己的特色,科技为农服务,这也许正是稳定性肥料产业化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