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
“十二五”期间,我国钾肥工业得到快速发展,钾肥已形成科研、设计、设备制造、施工安装、生产、销售、农化服务等一套完整工业体系,使得我国钾肥生产技术和单套生产能力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本期嘉宾: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钾肥行业分会秘书长 陈国福
“十二五”期间,我国钾肥工业得到快速发展,钾肥已形成科研、设计、设备制造、施工安装、生产、销售、农化服务等一套完整工业体系,使得我国钾肥生产技术和单套生产能力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产能产量大幅提高,表观消费量稳步增长。随着青海察尔汗和新疆罗布泊两大钾肥生产基地的相继建成,我国资源型钾肥产能产量达到新高度。到2015年底,我国已形成资源型钾肥生产能力645万吨,与2010年相比增长61.3%;产量达到571.7万吨,比2010年增长71.2%。我国钾肥产量提前完成“十二五”计划的450万吨K2O的产量目标。
“十二五”期间,年均农用钾肥消费量880.2万吨,占全国总供应量的81.9%,钾肥自给率达到50%以上。由于钾肥价格大幅下降,表观消费量开始急速增加,2015年达到1142万吨,比2010年的673万吨增长69.7%。
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经过几十年发展,企业装置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15年末,我国共有规模资源型钾肥企业32家,加工型钾肥企业134家左右,生产规模大于100万吨大型企业有3家,约占总产能的65%,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初步形成以大中型企业为主格局。
进出口保持稳定。2015年,由于国际钾肥价格下跌促进销量增长,我国氯化钾进口量达到942.9万吨(折565.7万吨K2O),成为我国钾肥进口量年度新纪录。出口方面,因为我国关税及供需实际情况,资源型钾肥出口量一直很少,主要出口加工型钾肥产品。
境外开发力度不断加大。目前,我国钾肥企业在海外10个国家、共计30个钾肥项目在不同工程阶段中运作,主要分布在加拿大、老挝、哈萨克斯坦、刚果(布)、泰国等。规划项目产能超过1000万吨,已在老挝建成投产4个项目,设计产能77万吨。
“十二五”期间,我国钾肥工业发展迅速,取得显著成就。
资源勘探取得新发现。2014年中央地勘基金发布数据称,我国深层卤水找钾工作又取得重大突破——柴达木盆地首次发现储量巨大的新型钾盐资源“大厚度深层孔隙卤水”,预测氯化钾资源量超两亿吨,极大拓展青海省乃至我国钾盐找矿空间。
资源开采水平大幅度提高。青海盐湖固液转化工程实现新增基础储量1.37亿吨,盘活难采钾资源2.96亿吨,配合深部承压卤水的驱动开采,相当于再造了几个察尔汗盐湖。青海冷湖大盐滩晶间卤水,采用石油行业常用的压裂技术大大提高晶间卤水采收率;掘进机巷道掘进技术及短壁机械化开采技术在老挝固体钾盐矿山机械化开采中的应用成功,为境外钾石盐或光卤石钾矿高效开采提供设备支撑。
资源综合利用取得新成果。青海盐湖股份、华东理工大学等单位联合开发的低品位难开采固体钾盐高效利用技术,将察尔汗钾矿资源利用率由27%提高到74%,钾肥生产规模由100万吨增至500万吨。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含钾硫酸镁亚型卤水制取硫酸钾”工艺,使我国拥有世界领先的利用硫酸盐型卤水制取硫酸钾的技术和产能第一的硫酸钾大型装置。
产品结构进一步改善。“十二五”期间,行业产品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钾肥装置继续向较大规模发展。氯化钾新上项目装置规模均大于30万吨/年,硫铵法硫酸钾装置在10万吨/年以上,硝酸钾新装置在5万吨/年以上,磷酸二氢钾新装置在2万吨以上。100万吨/年氯化钾、120万吨/年硫酸钾等装置的设计、制造、安装大多实现国产化,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
产业布局更趋合理。我国钾肥产业在国产、境外和进口全面发展大格局下,“十二五”期间,青海察尔汗地区铁路以东的13家小钾肥厂,通过收购兼并,企业规模扩大,钾资源利用更趋合理,提高钾资源利用率。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120万吨项目的达产,极大增加国产钾肥产能,使国产钾肥产量突破500万吨K2O。
钾肥进口拥有更多话语权。“十二五”期间,随着国产钾肥竞争力增强和产能不断扩大,我国可以根据国内产量情况和市场需求变化调节钾肥进口量,进口联合谈判成效明显,进口钾肥价格始终处于世界贸易“价格洼地”。硫酸钾、硝酸钾等加工型钾肥已能满足国内市场需要,进口量逐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