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大的愿望是饭碗要牢牢地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
“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
他从穷困时来,把理想扎根在泥土里,把功勋写在稻田里。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他像一颗璀璨的星子,划过天际,陨落人间,永远成为了人类历史中闪光的注脚。
从此,人们每当想起他,便会想到,原来大家吃饱饭,也是这么不容易的事情。
人工智能,航空航天,超级计算机……如今,中国的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在不少领域已走在了世界前沿。而这一切的基础,都是因为大家能“吃得饱”。
仓廪实而知礼节,大家“吃饱了”,才能有社会的稳定,有了安稳的环境,一切才得以迈出坚实有力的步伐。
在“吃饱”这条路上,这个民族已经走了几千年。
袁隆平先生年轻时亲眼见到过大家吃不饱饭,有人活活饿死的景象。在一次采访中,记者问他:“您是不是特别害怕这样的场景再次出现?”
他说:“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袁隆平先生将毕生的才华与汗水奉献给了“吃饱”这项艰巨而复杂的事业,让这个民族走出了饥饿,养活了这个地球上数百万人。
袁隆平先生逝世,长沙市民自发走上街头,在雨中为袁老送行。
袁隆平先生的功勋,写在每一个国人的饭碗里。
他冲破经典遗传学观点的束缚,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杂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得以大幅度提高。目前,杂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美国、巴西、马达加斯加等国大面积种植,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2吨左右。就在几天前,5月14日,“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试验示范” 项目在三亚测产再获佳绩,袁隆平团队提供的 “超优千号” 杂交水稻在试验示范片平均亩产926.5公斤。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今天吃饱饭的我们,不该忘记民族是从怎样的饥饿困境中走来,也不该忘记这位功在千秋的无双国士。

今日,送别袁隆平。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