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崔志欣 张亚静 刘佳琪
新时代行业大背景下,新模式、新农民、新技术、新经济,种种因素都促使农业整体发展由“重规模”向“提品质”转变提升。面对深化供给侧改革、加快调结构转方式、加强面源污染治理、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大形势,农资行业需抓住转型风口,引导农民种植升级,带动整个产业向优质、安全、高效、生态发展。近年来,以减肥增效为特征的特定功能性肥料,踏着行业提质增效的浪潮席卷而来。
会议现场
3月27-28日,由《北方农资》传媒主办的,以“品质农业、减肥增效”为主题的“2021SFA中国特定功能肥创新发展大会”暨品牌文化展亮相十三朝古都——西安,业内权威专家、功能性肥料企业代表、经销商及种植大户代表等400 余人齐聚一堂,聚焦行业、技术、营销、服务等进行分享、讨论和交流,共同推进特定功能肥创新发展,让特肥成为“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的主力军,为我国农业健康发展添砖加瓦。
“2021SFA中国特定功能肥创新发展大会暨品牌文化展”由《北方农资》传媒主办,陕西麦克斯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根力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品牌联合,陕西云优果库未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山西田航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陕西省果业协会苹果分会、陕西省特肥发展联盟联合承办,金元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特别协办,山东军神碳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蓬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德林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博润科技有限公司、厦门玛塔生态股份有限公司、南宁汉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码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山西林海腐植酸科技有限公司、以色列海法化学工业公司、山东胜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神农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美稼农业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青岛海大汇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陕西富钾农资有限公司、青岛中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炬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名岳轩印刷包装有限公司、内蒙古奥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新启力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衡水东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支持。
解读行业前沿理念
张互助:服务三农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秘书长张互助在致辞中表示,在我国农业生产已经由总量矛盾向结构性矛盾转变的时期,优化农产品结构、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此背景下,特肥行业发展正当其时。本次大会围绕行业发展政策、农业高质量发展、特肥发展前沿动态、科学使用技术、推广营销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研讨,希望特肥企业以本次大会为契机,站在肥料行业制高点,踏上服务三农的新征程。
辛景树:三新融合
化肥施用支撑了我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新型肥料分会主任辛景树指出,目前化肥减量增效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要体现在测土配方施肥稳步推进、“肥料新产品”“施用新机具”、“施肥新方式”三个方面。他认为,当前推进化肥减量增效需要破解施肥强度高、施肥不均衡、有机肥利用率低、施肥结构不平衡四个方面的难题,并对推进化肥增效减量的重点举措及技术路径进行了具体分析。
田原:创新发展
《北方农资》传媒总编辑田原强调,肥料是农业的重要生产资料,对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起到重要作用。在化肥农药零增长背景下,众多企业进军特肥市场,紧锣密鼓地布局国内外市场与渠道。创新,是发展的永恒主题。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行业洗牌、转型升级不断,但农资市场随时会有人被淘汰出局。2021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除了胜利我们别无选择。《北方农资》传媒作为行业媒体,将持续深耕农村市场,服务农业企业、建设农村产业、奉献农民事业,推动与合作伙伴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价值等方面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为三农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斌:中国制造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农资人任重而道远。麦克斯集团董事长张斌表示,作为长期根植海外,致力于“中国制造”市场推广与宣传。目前,麦克斯的产品出口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25个国家有品牌代理。近日,一场关于“抵制新疆棉花”的“反华”闹剧正在上演。全球时局,瞬息万变,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中国制造”正在以一股强劲的力量与速度崛起。特肥行业,更应该乘此东风,以梦为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希望特肥行业同仁能够实现强强联手,加强在应用领域多方合作,实现安全、有效、稳定的特肥投入,真正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探索技术升级路径
梁运祥——微生物应用
农业农村部微生物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实验中心(武汉)主任梁运祥介绍,植物为多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原生生物、线虫和病毒)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许多生态位,平衡(种类、数量、和比例)的微生物群落是植物健康的基础,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失衡的微生物群落随着生态环境破坏,不正确的种植方式,土壤变化等,正变得比较普遍。他强调,投加特定微生物有助于群落的矫正,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进化选择有助于系统的整体稳定性。
姜远茂:苹果提质
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姜远茂分别从苹果品质形成、苹果根系特点和苹果的土壤、养分需求的方面进行了全面专业的分析。他指出,我国苹果主产区C/N比整体偏低,以环渤海湾和黄土高原两大优势产区最低,整体土壤质量也呈下降趋势。因此,苹果提质增效和土壤现状对肥料有了新要求,在具有传统养分功能的同时,需要具有新形态,必须有利改善品质、改土功能、促根功能,以及有刺激素成分。他提出的通过改土、增加贮藏、增加果实大小、防控苦痘病、防控果锈、防控倒春寒的肥料套餐,为苹果种植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帮助。
熊思健:结合国情
中国生物刺激剂发展联盟结合我国国情重新赋予了生物刺激素的定义。中国生物刺激剂发展联盟秘书长熊思健指出,来源于生物,具有双向调控作物的新陈代谢作用,提高逆境下养分吸收利用率,增强作物抗逆能力,增产提质而又无害于环境、生态的物质,可称之为生物刺激素。生物刺激剂是生物刺激素的组合产品。据介绍,生物刺激剂具有品类多、成分混杂、功能多样等特点。
熊思健逐一分析,关于腐植酸、氨基酸态、海藻类、微生物及其代谢物、植物提取物发展动态。他强调,生物刺激剂的发展方兴未艾,在作物增产提质上应用广泛,其中微生物及其代谢物、多肽、海藻萃取物、糖链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吴礼树:特肥突围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吴礼树分析了当前时代“特肥不特”的原因,并提出了破解这个难题的突围之道。受管理条件限制、成本限制、不良企业趁虚而入等原因影响,产品良莠不齐,扰乱市场,特肥逐渐变得不“特”。特肥要特,要么第一,要么唯一,在这样的环境里,这样的产品才能拥有特肥的未来,包括不受限制的植物调节剂,特定微生物发酵产物及其代谢物,特定活性物质及其配伍产物,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新型增效(功能)物质。吴礼树具体介绍了褐藻寡糖、中科N21、聚氨肽素、抗菌肽、离子活化剂(pss)等物质的应用原理与优势,将技术与实践结合,为特肥“特”起来提供了理论支撑,为特肥发展开辟了一条突围之路。
助力产品创新发展
涂小满:专注生物刺激素

2017-2021年,全球生物刺激剂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超过10%,到2021年,全球生物刺激剂的市场容量将达到30亿美元,而腐植酸类生物刺激剂在全球所有生物刺激剂的应用中位居首位。会上,麦克斯集团中国区销售总监涂小满指出,腐植酸具有改良土壤、肥料增效、刺激生长、增强抗逆和改善品质五大功效。他详细为与会者介绍了腐植酸的分类、作用机理和应用等内容,同时指出了腐植酸的辨别方法:看执行标准、看溶解性能、看抗硬水能力、看在极酸溶液稳定性、看田间效果表现。
燕国胜:价值营销

根力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燕国胜认为,特肥是差异化营销与功能型解决问题产品,特肥最好不是“肥”,更应该是行业洗牌期的产品价值属性与服务载体。燕国胜提出了自己的营销理念,营销不是找一个产品去卖给顾客,而是为解决顾客的问题去选择一个产品。化肥与有机质、微生物三者互补,有益菌具有缓解土壤酸化、减少虫害、减少重茬病、促进根系、增加产量等作用。土壤的酸化、碱化、盐化都与土壤胶体有关,综合当前我国土壤问题,农资行业的下一个特肥热点一定是土壤调理产品。根力多将微生物菌与土壤调理剂有机结合推出的有机矿物产品,采用蒸养工艺,以领先世界的技术,有效解决行业痛点,为土壤和丰收保驾护航。让好产品换取好产量,让物有所值,真正实现价值营销。
陈敏:生物糖脂

只有产品的差异才能有价格的差异。怎样才能做出差异化的产品?金元糖实业(西安)股份有限公司大客户销售总监陈敏为与会者介绍了他们自主研发的特定功能肥新材料——生物糖脂。他介绍,生物糖脂是一种创新的生物型农用材料,在调节作物生长与提供营养方面有独到的作用。与现有的特肥配伍技术进行融合升级、更新,打造出全新的生物糖脂+系列产品新模式,为特种肥料、功能肥料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技术和方案支撑。
高光林:绿色生态

多年以来不合理的施肥方式导致土壤污染严重,损坏了农产品品质。人们舌尖上的安全如何保证?联合体特聘专家、碳氢核肥研发人高光林为与会者介绍了绿色生态肥料——碳氢核肥的作用机理及绿色提质功效。他介绍,碳氢核肥的核心技术是在少用或不用化肥、化学农药的前提下,以碳氢核肥为发媒介,以太阳能为动力,捕集、聚合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于叶茎周围供植物吸收利用,增加光合作用,提高光合速率,夜间抑制光呼吸,积累作物生长必需最重要的碳、氢、氧三要素,有效转化、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养分,高效推动植物的孕育、生长、成熟,达到增产增收、恢复植物原生态品质的目的。
王代玉:创新产业链

广西德林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代玉全面分析了特肥行业的广阔前景以及现状和危机,指出当前行业发展存在诸多瓶颈,如原料生产集中度低、工厂覆盖区域小、产品技术提升难等。据此,王代玉提出了“创新产业链,共享生态圈”的理念。以创新推动产业链升级,让农畜牧业生态循环产业链增值服务商,以生态环保产业循环为核心,将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耕地土壤治理有效结合。从上游资源收储运,到改良土壤,增产增收形成良性循环,构建良好生态圈,实现行业资源共享。
赵勇:褐藻寡糖应用
我国农业现代化从“绿色革命”向绿色、高质量发展实质性迈进,传统肥料也向着绿色高质量的方向不断发展,因而增效剂的研发将成为特肥行业发展的核心。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武汉博润科技有限公司特聘技术顾问赵勇介绍了褐藻寡糖在肥料增效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褐藻寡糖是以褐藻为原料,利用定向生物裂解技术制成,是褐藻原料中最高活性片段,能够在短时间内促进植物体内内源生长激素的合成,生根促长,提高作物的营养吸收效率。褐藻寡糖在低浓度下,对植物有明显的刺激生长作用,效果明显好于目前已登记且正在使用的海藻酸及海洋多糖等水溶性肥料,在未来的农业中大有可为。
耿全政:肥料增效

减肥增效是农业发展大势,如何真正做到减肥增效?山东蓬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耿全政指出,选择正确的增效物质是关键。据介绍,2019年之前肥料中添加植调剂较为普遍,植调剂相对生物刺激剂范围更宽泛,可以促长、抑长、催熟、膨大等,生物刺激剂与植调剂共同点是除抑长和特殊用途外,大部分功效基本相同,如促生、抗逆、改善品质、抗病等。他强调,肥料增效剂功能合法是前提,低成本增效是发展方向,要谨慎选择肥料中的增效物质。
张洪刚:品牌+技术+服务
未来五年,全球肥料产业平均复合增长率为2%,功能肥年平均复合增长率为6.9%,远高于普通肥料。海法(北京)商贸有限公司商务农艺师张洪刚为与会嘉宾介绍了海法的一系列产品性能及功效。他认为,功能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作物增产提质、节约水资源、改良土壤健康、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未来,特肥的发展方向一定是品牌+技术+服务,海法将通过在全球长期的应用经验,为种植者提供更多、更好的肥料和优产技术。
张祖才:精准农服
余义发:γ-氨基丁酸应用
王雪琦:专注牡蛎钙
陈彩冬:智能包装
阐述营销破局之道
蔡智文:满足需求
贾晖:营销关键
特肥时代已来,掌握特肥营销策略,才能让你的产品不销而销,才能快速占领市场。UFA新型肥料应用与推广联盟秘书长贾晖指出,目前,特肥进入稳定发展期,对农业来说也进入了健康的发展阶段,特肥营销关键要素一是产品,不同发展期企业对产品的规划要有大单品思维的辩证思考,一定要做好长线与短线品种的组合;要素二是价格,产品价格与应用价值要相吻合;要素三是服务,从市场需求寻找价值服务;要素四是促销,主要是做好扩大试用面、占据渠道挤压竞争对手、延长产品寿命方面的促销。
罗胜:营销升级
在“双循环”的时代背景下,农资行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亟需在更高的层面思考营销。中国人民大学农资MBA导师、广西财经学院教授罗胜站在产业思维的角度对产业经济学和产业营销进行了阐述。他指出,农资营销经历了从粗放的贸易营销到深度营销,又转入技术营销,逐渐侧重于终身价值和技术服务。而产业营销是建立在产业经济学的基础上展开的营销活动,涉及到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管理和产业发展方方面面,由此诞生了产业背景下的农资产业链营销、农资资本营销以及异业营销等新模式。罗胜举例解读了全产业链营销模式,为传统农资营销效益递减的共同经营困境提供了解决思路,帮助农资行业同仁形成战略思想,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年介响:运营战略
扫码报道
参观交流
拍照学习
PART ONE
金元糖之夜欢迎晚宴
3月28日,由《北方农资》主办的2021SFA特肥大会暨品牌文化展精彩继续,专家教授、行业大咖齐聚一堂,为品质农业添砖加瓦,为特肥行业助力东风。
褐藻多酚应用

褐藻多酚作为绿色、环保的天然海洋提取物质,在农业上大有所为。华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研究室主任沈宏就褐藻多酚的来源、种类、结构、功能展开介绍,针对褐藻多酚在农业中的应用展开详细讲解,他指出,褐藻多酚提取物含有多种成分,既有促进生长的物质,也有增强抗逆的物质,其与氨基酸/黄腐酸/微量元素复配,对叶片、花、果具有良好的抗逆促生效果,尤其是对茶叶品质改善效果明显。需注意海藻多酚与化学肥料复配液在施用中,要注意温度、光照、土壤条件等,注意活性保全。

专注农服
我国地大物博,种植环境复杂,所以做好特肥,需要打造专业的推广服务队伍,而且推广应用的创新与农服体系落地至关重要。东莞一翔液体肥料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杨依凡认为,解决特定问题,发挥特定功能的产品才是特肥,产品重要,但应用技术更加重要。他指出,在实验产品应用效果时,用工具和数据来说话,依靠工具体系赋能;帮助种植户解决种植问题,一定要有专业技术知识,依靠理论赋能;诊断出种植问题后,要有对症的施肥方案,田间效果是方案的呈现,方案要遵循吃得饱(氮磷钾够量)、吃得好(营养全面)、吃的对胃口(作物需求)、吃得起(性价比)原则,未来谁更专业的解决作物的问题,谁才能真正做好特肥。
酶解海藻

青岛中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宝利分享了新型酶解海藻提取物优势以及应用。海藻提取物生产原料来源是选自北纬38度生长的海带,有生命力、繁殖力强大、植物有机酸信号物质含量高等特点,富含海藻多糖、海藻酸等活性物质。通过低温酶解工艺得到的酶解海藻液,可以解决传统海藻液不能与钙镁等中量元素复配的问题。通过酶解冻干工艺得到的酶解海藻冻干粉,用途广泛,安全性、混配性好。海藻提取物可以刺激根系生长,使作物出苗整齐,成活率高,抗冻能力增强,促进作物长出新根、新芽、新叶,使果实膨大,着色。与农药混配喷施,能起到增效,缓解药害的作用。

技术物化
陕西富钾农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益成介绍了富钾第四代产品优果库+国际套餐肥,这不仅仅是一款产品,也意味着富钾的营销已完成了从满足客户需求向战胜竞争对手的战略升级。当前行业里,价格波动让厂家和服务商面临巨大挑战,以及渠道忠诚度、厂家成本等因素将成为行业重新整合的推动力。优果库将技术物化在产品里,吸收消化全球顶级特肥资源,汲取全球顶级生物防治、生物刺激素产品技术,整合了国际知名院校专家的理念做保障。致力于更懂服务商、更有综合竞争力。“好货不贵”是优果库追求的目标,所以完成技术物化的前提下,以强大的生产制造力为服务商和种植者带来利润的保障。有产品力的品牌才有生命力,优果库追求的不是一次两次的成交,而是用户的终身价值。
科学精准施肥

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都有其独特的作用,缺少任何一种微量元素,都会影响到作物的生长发育。广西新启力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张青松介绍了新启力的主打产品——三功六院七十二肥。他介绍,三功六院七十二肥搭配合理,科学配比,不仅补足了氮、磷、钾,还科学的补充了硅、钙、铁、镁、硫、锌等中微量元素,对提高作物的品质提供了很大保障;通过它的专属科技能保水松土,节肥养地,提高肥水利用率,保住水锁住肥,提高农民产量,助力国家农业生态发展。

增长新赛道
当前,农资市场步入新周期,行业在洗牌,渠道在变革,终端用户在迭代。面对行业困境,特肥行业如何破局增长的瓶颈?美立方智业机构创始人沈祥丰为与会者做出全面解读。他认为,增长是解决企业一切问题的入口。增长的驱动要素包括供给驱动、用户(种植户)驱动、渠道驱动、活动驱动、数据驱动和品牌驱动。随后,他从提升产品力、解决渠道之殇、聚焦高价值区、践行技术营销和创新营销传播五个方面出发,详细阐述了特肥行业破局增长的路径。
营销迭代

很多农资人都深刻理解做农资的经营之难、销售之痛,做企业就是用有限的资源满足无限的需求,而特肥营销的未来就是要追赶用户的需求,战场就在消费者的头脑里。在特肥不特时代,旧套路已经失灵,新问题已经产生,营销打法也要升级。农资营销实战专家、百年盛世营销管理咨询公司总裁赵一沣表示设计营销打法,重中之重在于市场调研,市场调研等同于安营和行军。他强调做调研关注点在于了解用户怎么选产品,了解用户有哪些需求没有被满足,而打发迭代要聚焦消费者的时间、聚焦消费者的空间、聚焦用户体验,关于真正的产品设计,就是设计消费者的购买过程。赵一沣概括道,做特肥一定要有正确的认知,即一切信任皆传播、一切关系皆渠道、一切环节皆体验;处理好资源圈、人脉圈、客户圈的关系,通过赵老师讲解新的营销模式、新的经营理念,帮助农资人在复杂多变的农资市场捋出了一条相对透亮的路。

数字化升级
产品同质化、营销同质化的农资行业,如果想获取更多利润,只有改变模式,而数字化升级,是你改变模式的最好工具。华夏惠农商学院院长、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副秘书长、产业互联网践行者魏柳静就数字化转型特点、案例逐一分析,并表示完整数字化空间一旦产生,组合和配置的资源越多,效率越高,收益越大,农业产业数字化,将是打开未来的钥匙!那么作为传统产业的农资行业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呢?走到客户身边,从流量端开始数字化,最终实现全产业链数字化。

特肥进入门槛低、品牌多、产品复杂,如何应用特肥让作物产量和品质得到提升?大肥和特肥在营销方式上有何区别?特肥与大肥特肥推广路在何方?会上,陕西云优果库未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席庚、山东实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庆华、河北家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巍、河南农极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宋俊成、烟台首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健、河北明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庆民,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关于大肥和特肥的关系,李健表示,大肥是基础营养,特肥是促进营养吸收转化的功能性物质,推广上主要是认知区分,特肥需要从产品的特点上做推广。
谈到特肥当前面临的问题,席庚认为,产品力和推广工具应用是两大难题。任何一个企业在复杂的种植生产过程中不会一两款产品解决所有问题,需要整合更多资源。
如何利用特肥让作物产量和品质双提升?李庆华表示,全国的经济作物区都没有达到正常产量,产量应该和品质成正比,绝大多数种植户对作物不了解,作为肥料企业不能一味迎合种植户的需求,农民文化水平有限,需要上游企业综合把作物的问题综合评判,拿出真正适合的方案。
“现代农业需要特肥,未来农业更需要特肥。”李庆民说道。特肥时代如何做到更好?宋俊成建议,不能总是想卖货,把农资用好更重要。“提升作物效益的需求迫在眉睫,特肥的空间快来了。关于特肥的未来发展,每个人都充满信心和期待。
会上,主办方颁发了“2021SFA特定功能肥品牌创新领航者”“2021SFA特定功能肥优质企业”“2021SFA特定功能肥专业服务商”奖项,树立榜样,激励农资行业同仁勇往直前,继续前行。

28日下午,与会经销商应邀来到麦克斯创新工厂参观学习。在麦克斯集团总经理刘颖的讲解下,大家对麦克斯集团优势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增强了对生物刺激剂市场前景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