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全面介绍中国粮食安全现状,系统宣示我国粮食安全政府立场和政策主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与新中国成立之初相比,我国在粮食安全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与1996年首部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发布时相比也有许多新的进展成效。
立足新时代新起点,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认真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切实守住管好“天下粮仓”
各级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会同有关方面,全力抓改革、促转型,着重补短板、强监管,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
一是积极推动立法修规,加快实现粮食安全治理的法治化。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提出加快粮食安全保障立法进程。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粮食安全保障法》列入立法规划一类项目,在立法宗旨上进一步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聚焦。要加快修订出台《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组织起草《粮食储备管理条例》;同时,支持各地制定相关地方性法规,建立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法律法规体系,为依法管粮提供强力支撑。
二是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粮食储备安全管理。要以服务宏观调控、调节稳定市场、应对突发事件和提升国家安全能力为目标,科学确定粮食储备功能和规模,改革完善粮食储备管理体制,健全粮食储备运行机制,确保粮食库存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
三是扎实开展粮食库存大清查,创新强化粮食执法监管督查。认真扎实开展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完善长效机制,坚决堵塞漏洞。
四是认真实施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和中央事权粮食政策执行情况考核。“两项考核”互为补充,共同构成责任考核体系,在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发挥着重要的“指挥棒”作用。
五是推动粮食流通现代化,做好市场和流通的文章。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和保护农民利益并重,巩固放大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成效,改革完善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
六是强化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构建粮食安全“产购储加销”体系。强化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机制,完善粮食产销合作机制,健全粮食安全决策咨询机制;创新完善全链条粮食调控;着力推动军民融合军粮供应、粮食应急保障、粮食物流现代化建设。
七是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加快建设粮食产业强国。要聚焦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粮食产业强国“一个目标”,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坚持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建设优质粮食工程、示范市县、特色园区、骨干企业“四大载体”,实施优粮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五优联动”,推动全国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