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转型发展、提质增效将成为“十三五”时期的主旋律。我国钾肥工业经历了“十二五”期间快速发展,为“十三五”规划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钾肥行业分会经过细致调研、商榷,制定“十三五”期间钾肥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
形势向好 发展趋势明显
“十三五”期间,钾肥产能产量将进一步增长。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钾肥行业分会会长李刚向记者介绍,随着国家新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扶持骨干企业政策实施,“十三五”末,预计我国氯化钾、硫酸钾及硫酸钾镁肥等钾肥产品年产量将达到650万吨左右,表观消费量预计为1250万吨左右,自给率约52%。到2020年底,通过深化结构调整和兼并重组,对于可溶性钾肥生产能力维持在750万吨,产量保持在650万吨左右,进口600万吨K2O,达到基本能够满足国内农业需求。
产业集聚、产品多元化将成为行业发展趋势。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资源型钾肥企业32家,企业平均产能约20.1万吨/年(折K2O);加工型钾肥企业134家,企业平均产能约2.25万吨/年(折K2O),部分加工型企业的装置规模达不到行业准入条件要求,行业集中度仍然偏低。针对加工型钾肥企业产能过小和分散或者产能过剩的问题,需控制产能发展和向经济规模转型,通过技术创新以降低成本,加大市场推广力度,并通过大型化来解决钾肥行业小而散的问题。
我国农业结构对钾肥需求仍将呈增长态势。虽然我国农业部宣布到2020年实现化肥用量零增长,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对粮食的刚性需求将持续较长时期,钾肥投入量在目前现有条件下,不到科学需求量的一半,也就是说我国农作物的施钾量大部分不足。因此,在“十三五”期间,在国家保证粮食安全大政策的前提下,钾肥的需求仍将呈增长态势,至于具体增长幅度,主要依钾肥市场价格决定。
同时,我国钾肥行业发展面临多面挑战。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钾肥行业分会秘书长陈国福介绍,一是生产成本的竞争压力。随着WTO全方位落地和市场信息的全方位对称,今后产品竞争力核心点还是产品到达用户手中的成本的竞争。与进口商的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相比较,国内产品缺少优势。二是需要改变市场观念,加强危机意识。钾肥企业市场观念和危机意识还相对不强,这与多年来产品“卖方市场”有关。但是,目前市场供应格局已经逐渐转变为“买方市场”,需要努力打通贸易渠道,创新销售方式,扩大和稳定国内的市场份额。三是桔杆还田对钾肥施用量的影响。农作物秸秆中含有丰富的钾素资源,秸秆还田是利用秸秆钾资源最直接、最简便和最有效的途径。但是,秸秆中的钾被植物吸收的周期较长,实际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考验。四是钾矿资源短缺,以及现有盐湖钾资源短缺问题,这方面压力将持续存在。
目标明确 前进方向笃定
李刚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国钾肥工业应正确认识、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按照国产、进口有机组合、互相支撑的原则,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以产业结构升级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钾肥工业的发展还要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根据国家提出2020年实现化肥用量零增长目标,调整产品结构、提高钾肥利用率,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保证工业产品需求和国家粮食安全。到2020年力争实现结构趋于合理,发展方式更加科学,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钾肥行业由大变强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总量目标。“十三五”期间,我国钾肥工业总量目标是到2020年,钾肥行业资源型总体产能750万吨(折K2O),产量达到650万吨;进口钾肥数量保持平稳,维持在600万吨(折K2O)左右;消费总量满足国内农业需求。钾肥的发展要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配合农业部门开展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以提高化肥利用率和产品质量为目标,大力发展新型含钾肥料。到2020年,新型肥料的施用量占总体化肥使用量的比重从目前的不到10%提升到30%。
企业结构目标。通过重组、兼并、联合等多种方式组建集团,提高行业集中度,提高企业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加强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使得企业组织机构逐步优化。“十三五”期间钾肥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50万吨以上级别的大中型钾肥企业产能比重占80%以上,建成6-8个左右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中型钾肥企业集团。
技术目标。加大钾盐资源开发加工创新力度,提高技术创新力,进一步提高钾盐资源的综合回收率和技术装备水平,2020年全国钾肥行业技术与装备水平应有明显提高。加大深层卤水钾的勘探力度,加速对深层卤水开采、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为保持可溶性钾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要控制总的可溶性钾资源开采,控制新上扩能资源型项目数量,尽量延长可开采年限。
综合发展目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推进加工型硫酸钾企业能源消耗水平达到《硫酸钾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要求。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在节能减排、三废治理、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新成效。采取措施淘汰落后产能,对缺乏资源、管理落后、污染严重的中小企业实行关停并转。
任务艰巨 多措并举扶持
李刚告诉记者,“十三五”时期,要保持钾肥行业健康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国钾肥工业必须积极推进上、下游行业企业的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推进节能减排,增强钾肥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共同寻求市场的稳定发展和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必须妥善处理好保证钾肥可持续供应和发展的关系,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适时适量控制进口钾肥节奏,缓解国内供需矛盾。
加强统筹规划,减少税负对行业影响;正视可溶性钾资源制约;建立稳定的钾肥进出口体系;加快提升科技和管理创新能力;借力“一带一路”战略,拓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大力引进和培养人才;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陈国福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国钾肥工业的重点任务主要有:
加大钾资源勘探力度。加强我国钾盐地质找矿和开采研究工作,尤其是固体钾盐和深层富钾卤水,保护好国内现有钾盐资源。加大找钾力度与深层卤水开采技术研究。提高已发现资源勘探程度。落实油钾兼探政策。
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开发利用境外钾资源。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引导下,加快境外钾资源开发。鼓励企业“走出去”勘探开采钾盐,争取在世界钾盐行业话语权。“十三五”期间,国家应组织成立一个境外钾资源开采评估协调机构,科学、客观评价各项目开发条件,选择几个钾成矿条件较好的世界重点资源区,由国家从投资、税收、进口等各方面优先支持,并鼓励国内具有技术和经验的有影响力的大型企业与先走出去的企业合作发展,力争在2020年末建成1-2个百万吨级的境外项目。
合理规划产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更重要的是要增强国内钾肥生产的计划性,保护国内有限的钾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合理规划国内生产企业的生产,提高国内钾资源的利用率,将钾肥资源效用最大化,稳定市场,提升行业信心尤为重要。针对我国钾盐资源不足的特点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出发,建议通过税收等手段,将国内钾盐产量控制在600万吨/年(K2O)左右。
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宏观调控和资源配置手段,合理控制钾盐产业规模与生产能力以及钾盐资源的消耗速率,保持钾资源保证能力总体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建设2-3个规模化钾肥产业基地,培育3-4 家产能在150万吨以上的大型骨干企业;形成以氯化钾、硫酸钾和硫酸钾镁肥为主、长效缓释钾肥与新型复合钾肥为辅的产品格局。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重点研发青海、新疆可溶性低品位钾资源利用技术,可溶性钾资源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曼海姆法硫酸钾装置升级改造技术、硝酸钾生产新技术,磷酸二氢钾生产新技术。对于大型固体钾盐矿床而言,应研发建井新技术,发展短壁长条带开采技术;研究特厚、大倾角钾盐矿床开采技术及充填开采技术等。
优化钾肥品种结构,走差异化道路。重点发展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磷酸二氢钾、钾镁肥等不同规格要求的肥种,同时开发高效、环保新型钾肥品种。针对我国土壤酸性日趋严重的现状,依托产业优势,开发以钾为主含多种中微量元素和有机质的全元素专用肥、水溶肥以及开发碱性含钾多元素矿物肥(调理剂)。
同时,完善行业标准体系,积极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强农化服务,走产需直接对接发展模式,也是行业发展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