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未见的同学发来一条微信:“成功人士有两会:开会、培训会;普通人有两会:约会、聚会;穷人有两会:这也不会,那也不会;奋斗人的两会:必须会,一定得会。”友人说得绝对精准,又到农资人四处开会的时候了。
就看10月份以来吧,全国磷复肥会议、首届全国“互联网+”现代农业新技术和新农民创业创新博览会、第十九届全国肥料信息交流暨产品交易会、第三十三届中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易会……再加上很多厂家的营销会、总结会、动员会等,很多人不是在高铁上,就在去往高铁站的车上。
江苏作为农业大省、农业强省,全年粮食总产量693亿斤,农业增加值4323亿元,农业现代化多项指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6.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拥有地市级以上科研机构35家,涉农本专科院校35所,涉农科研人员1.2万人。于是农业部和江苏省12月1-2日共同主办“中国江苏现代农业科技大会”,1号下午两点钟我和同学一起步入展览馆。
一套大棚物联网环境控制系统引起我们注意,该系统产品生产过程自动化,水肥一体化、无土栽培、可视化管理。据称该系统可减少人工35%,水肥农药成本节省10%-20%,可远程移动监控,产品纳入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
南通有家企业生产的水质调节剂,一亩鱼塘只要用10ml,养殖户就不要用抗生素了。水中的有害细菌就明显减少并被抑制住,据称该产品的核心功能是用生物方法解决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生态环保问题,帮助农户减少农药、化肥、抗生素的使用。
路过5号馆时,智慧农业论坛暨cctv-7农业节目《识材有道》推介会正在举行,有位先生正在台上描述现代农民利用物联网技术的工作场面,我们停下来听了会儿,大体意思是:通过在线土地管理系统,下一季种植前就能有所侧重地挑选种子,再通过田间地头的感应器,坐在家里就可以遥控指挥了,洒水?驱虫?除草?将来农民种地可以“脚不沾地”了。其实,美国60年前就开始发展空间遥感了,现今的美国用遥感技术获得遥感数据,识别农作物的面积、估产和作物空间分布,从而计算出农业保险、灾害监测、农业补贴。而德国在大型农机上安装接收机,接收卫星信号,经电脑分析处理后,确定播种、施肥、用药量,据称可节省10%的化肥、23%的农药。我国农业遥感应用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研发的成像光谱系统在国内外开展大量的农业遥感应用作业,精准农业领域遥感技术甚觉荣耀。
在江苏省供销总社展厅里,发现两个“老面孔”。一个是全国唯一的农资物联网综合应用与示范基地,江苏无锡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真正做到了“销售有记录、信息可查询、去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顺便说一下,新《农药管理条例》要求农药包装上要有唯一可追溯的二维码,明年1月1日起执行,让你切实感受到科技对农业实实在在的改变。另一个是无锡汉和生产的“水星一号”,这次大会上展出了多家公司的无人机。
上次在全国农资科技博览会上,见识过大型果蔬分选机,可以将苹果、脐橙、柠檬等圆形的水果聚集扫描,快速、准确地将重量、大小、密度、形状、颜色等信息智能化处理,集合成多个产品等级归类。这次看到有两个摄像头的机器人,它可以对果实和枝叶的颜色进行识别,对水分进行分析,从而判断果实成熟度。一旦判断出果实成熟,机械手就会抓取、切割、回收,一分钟内能摘10个果。番茄、黄瓜、草莓等都“难逃其机械手”,就是样子有点呆,不够萌。
综合展区。科技企业展区、科研院所展区、海洋水产展区、高校展区我们都转了,却不约而同地感觉参观人数太少。工作人员、志愿者多于参观人员,有几家高校展台人去台空,还有几家海洋展台人去货在,这才开始第一天啊,这才是下午3点钟啊,是不是这样的大型农业科技会议太密集了,荣耀正在渐渐散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