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说农
在农村走访,没少听一些农民朋友抱怨,这合作社不好,国家说好给的补贴没了;美丽乡村让村里借了那么多钱,说给补助,现在也不给了等等。也有些人直接说农民专业合作社啥也没干,就是等着拿国家补贴呢!很少人有人反思下,自己该不该拿国家相关补贴,自己做的事情拿了补贴合理不合理。
做事情靠国家的补贴肯定是不够的,国家只是为了鼓励某些行业,某些产业,某些新型组织的发展,给与一定的资金补贴。这不代表是用国家的钱来做这件事情,应该是这件事情本来就是好事,大家就应该做,做好了国家给予一定奖励。那些从一开始就算计着国家的补贴的人和事,不排除有些人通过关系得到了补贴,随着监督管理越来越规范,不做事想拿国家补贴也越来越难。国家补贴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
国家补贴的钱,那都是纳税人辛辛苦苦挣来的。每一分钱都应该起到相应的带头示范引导作用。如果自己啥都没做,只是为了补贴搞了一个美丽的外衣,拿钱的时候腿不软吗?
现在很多地方把国家的补贴置换成相应的设备,这样可以让那些真正想做事的企业得到实惠,可以补充资金不足导致的设备落后困难。在农资行业,一直就有一种声音,他们认为企业就应该少盯着国家补贴,补贴会导致一些企业该淘汰没淘汰,让市场更加混乱。
涉农企业这些年随着政策导向,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运动式发展,每一波发展都是在国家补贴资金的引导下一拥而上,而且还有一些专门机构帮助企业申请补贴,从中获得劳务费。面对国家补贴,已经形成一条产业链,有专门负责培训的机构,告诉企业有哪些补贴,怎么申报,文件如何编写;有的干脆帮助企业来做。国家好不容易拿出一点钱来鼓励做的好的企业,结果还要让中介扒层皮,这不是对补贴的不负责吗?如果说哪天国家不在有资金补贴了,可能会有很大一批会失业,会有一批企业申请破产。
如果说哪天国家的补贴,不在是资金为主,转为先进的工艺技术支持,先进的机械设备补贴,高端人才的支持等等,社会还会有国家补贴生态圈吗?农民合作社做好了,身边的农民受益,当地的产业发展了,国家能不知道吗?自己啥都没做,坐等补贴,一旦补贴没到位,反倒埋怨国家补贴如何,良心何在?听说国家鼓励特色小镇,全国各地一阵小镇风刮起,估计这波小镇建设后,会有更多人失望,小镇真的有特色,产业集中,就算不补贴,也会发展很好。国家之所以推广特色小镇,一定是之前有些特色小镇已经形成,这种发展模式更能带动经济发展,给农民带来实惠,只不过用补贴的方式让优秀的更加突出,快速地发展。如果某某小镇建设冲着补贴而建,不见也罢,别忘了:心不正,事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