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 周法永
我国微生物肥料经过近十年快速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在一些领域达到国际领先地位。目前,在国家产业政策引导和“产、学、研”联合推动下,我国微生物肥料产品种类、厂家数量、产能规模、推广面积和应用效果等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初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微生物肥料研发、生产、推广和应用体系。
依据不同时期微生物肥料研发特点和产品中有效菌种类、组成、功能,我国微生物肥料发展历程归纳为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为单一营养菌种阶段。这一阶段我国最早问世的微生物肥料是可使豆科作物结瘤固氮的根瘤菌制剂,后联合共生固氮及钾细菌和磷细菌等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尤其20世纪80-90年代初期,相继出现多种以单一营养菌如根瘤菌、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放线菌等为主体的微生物肥料产品,显现出巨大推广应用效果。
该阶段微生物肥料研发重心在于利用微生物特性提高土壤中主要营养元素含量,尤其是氮素含量。其典型特征为产品中有效菌为单一菌种,此产品称之为第一代微生物肥料。
虽然根瘤菌、自生或联合共生固氮菌、解磷解钾菌和放线菌等表现出较好效果,但由于这期间化肥大量使用,使得技术发展缓慢。直到90年代后期,化肥对土壤环境污染问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重视,促使微生物肥料发展进入第二阶段,诞生第二代微生物肥料。
第二阶段发展重心在于发挥多种营养型微生物特征,提高土壤中养分和肥料利用率。根据化学复合肥原理,将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等单一营养型菌种复合成的微生物肥料,开发出系列“营养互补型”微生物肥料。这类肥料通过微生物生命活动,以分解土壤中难溶磷或钾、固定空气中的氮等方式为农作物提供多种养分。
第二代微生物肥料由于其安全环保有效,近10年来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市面上销售的微生物肥料大多属于第三代微生物肥料,第二代微生物肥料对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安全性有着重要作用,但就其单纯提供植物养分功能却与化肥功能重叠,且微生物肥料速效性不如化肥好。这些缺憾影响第二代微生物肥料深入发展。另外,农作物连作在农业生产中极其普遍,由此引起的土传病虫害非常严重,尤其在设施栽培中土传病虫害更为突出,这些问题无法通过复合肥或第二代微生物肥料施用加以克服。
在此情况下,微生物肥料发展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
这一发展阶段重心是克服化学农业对农业环境及农产品质量胁迫作用,主要是把营养菌种和生防促生菌种复合,利用菌株及其众多次生代谢产物,开发具有营养、调理、植保三效合一的“肥药兼效型”复合微生物肥料。
第三发展阶段产品注重生物防治和刺激生长作用,力图实现微生物肥料植物营养、生长调理和防控病虫害效应“三效合一”。应用在农作物生产中后,既能固氮解磷解钾,转化土壤中潜在肥源,促进农作物对养分吸收和利用,从而减少化肥使用量和提高肥料利用率,又能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就能达到有效抗逆和植保效果。
这类肥料是低碳绿色环保型产品,在持续供给养分、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尤其在控制和克服因长期过量使用高碳化肥和农药引起的土壤连作障碍和降低农药残留方面具有独特效果。
目前微生物肥料问题主要集中在肥效慢、专性强、使用面短、存储期短、易失效等方面,今后重点研究固氮分子基础,提高固氮能力;改造共生菌,提高其肥效;完善微生物肥料产品标准,加强对微生物肥料质量监督和管理等。总之,随着我国对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不断重视,微生物肥料在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地位不断上升,对微生物肥料需求和要求日益提高,微生物肥料产业迎来新的机遇期。
周法永:微生物肥料迎来发展新高潮
254
上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