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生蚝,吃货们必定口若悬河,什么蒜蓉生蚝、蚝烙、白灼生蚝统统浮现在脑海中,中国人对吃的执念我们认第二,没人敢说第一,但就食蚝而言,有个国家不得不让我们肃然起敬,他就是——法国!

生蚝助我征服敌人
在我国,养殖生蚝吃生蚝的历史相当悠久,吃法更是五花八门,尤其受老广们青睐,但相比浪漫的法国人,他们对生蚝的挚爱和激情,远超我国的吃货。
欧洲人爱吃牡蛎的传统跟古希腊传说有关,在希腊神话中,代表爱情的是阿芙洛狄忒(也就是维纳斯),传说其从牡蛎壳中升起,进而诞下了爱神厄洛斯,也因此欧洲人天生对生蚝极其崇拜,再后来法国人对生蚝的热爱渐渐超越了希腊,驰名世界的法餐就首推法式生蚝。
历史上,法国不少贵族、名流对生蚝近乎狂热,据说拿破仑曾保持每天吃100只生蚝,连续吃100天的记录,作为人类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拿破仑还曾对外宣称“是生蚝让他征服了女人和敌人”。二战法国人的英雄戴高乐将军也是生蚝的小迷弟,据说有次在视察生蚝养殖基地时,偷偷去了附近农家乐大吃特吃,全然忘了当晚有个演讲。

想必不少人拜读过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作品,他的名篇《我的叔叔于勒》也入选了人教版语文课本,文章对法国上流社会爱吃生蚝的画面进行了生动有趣的勾勒。
生蚝不仅征服了法国人的肠胃,还对法语的发展增添了不少趣味性,法语被誉为最浪漫的语言,而法语中跟生蚝搭届的俗语却十分亲民有趣,比如形容犯困,会说“像生蚝一样打呵欠”。
全球首部保护生蚝限捕法令
曾有人戏称“法国近代史,差不多也是一部生蚝发展史”。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人吃的都是天然生长的生蚝,但靠自然界的繁育难以满足法国人的口腹之欲,于是从17世纪开始利用大西洋的沼泽地,法国农民开始养殖生蚝。
如今,法国是欧洲第一大生蚝生产、消费、出口国,拥有最先进规模化的专业养殖场,生蚝品质独步天下,而法式生蚝大餐每年都会吸引数以百万计的外国吃货,为法国GDP成长贡献蛎量。
但就是对生蚝如此狂热,加上欧洲国家的进口采购,生蚝差点被吃成了“珍稀动物”,在1766年,法国王室出台了“生蚝限制捕捞法令”,限定区域及时间捕捞,违反者将有牢狱之灾。到了18世纪,法国政府制定了法规,规定每年4月底至10月为生蚝禁捕期,时间长达半年,这也是第一部为保护濒临灭绝生物的法规,其动机目的却是为了吃,而非如今的环保理念。
配备警察巡逻的养殖场
法国的治安一直以来都不太好,大街上抢劫事件几乎是家常便饭,而养殖场的生蚝因其“贵族气质”成了不少小偷的眼中钉,偷窃乃至抢劫生蚝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养殖场周围经常会见到全副武装的警察在巡逻,这怕也是独一无二的风景。

除了保卫安全,为满足生蚝爱好者随时袭来的食欲,法国人发明了24小时自动售蚝机,这应该也是全世界独一份。
生蚝,不止于吃
法国钟情吃生蚝,但做法却及其简单,用红酒、姜汁、鸡尾酒等烹饪,或是简单加点柠檬汁生吃也是极为美味。能把生蚝吃出花样的还是咱中国人,什么姜葱生蚝、蒜蓉生蚝、炭烧生蚝、香煎生蚝、烤生蚝、花生蚝豉炆猪手、脆皮生蚝、豉油皇焗生蚝、生蚝沾酱、生蚝烘蛋,你能想到的想不到的都有。如今中国人还将废弃的蚝壳变废为宝,摇身一变成为土壤环境修复师,为土壤改良及作物生长提供强大蛎量。
玛塔牡蛎钙,经玛塔首创的“保护性烘焙分段活化”生产工艺,有效保留牡蛎壳携带的微孔结构、氨基酸、有机质,保护其不被破坏、丢失;通过上百次各项田间试验证明,玛塔牡蛎钙在土壤补钙、调酸、破除板结、减少病虫害等方面效果显著,并获颁农业部土壤调理剂肥料登记证,发展至今已成为以牡蛎壳为原料制备土壤调理剂的行业翘楚。
○玛塔牡蛎钙富含活性钙,易被作物吸收利用。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氨基酸、有机质,除了调酸补钙,还能补充作物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改变作物的土壤环境,促进作物生长。
○牡蛎钙属于碱性产品,能调节土壤的酸性,从而改变线虫、土传病菌等等的生存环境,从根本解决土壤的土传病害问题。
○独特的微孔结构,可以钝化、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减轻镉等重金属的毒害。同时它还可以改良土壤的团粒结构,从而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