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由南宁汉和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七届二次理事会及二次常务理事会在广西南宁举办。
会议现场
引领农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会上,南宁汉和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和生物)副总经理余义发代表公司对目前公司发展现状、产品研发总路线、科学创新成果、技术合作概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γ-氨基丁酸、褐藻寡糖、5-ALA增效物质,欧神上品等公司独家技术应用进行了详细讲解。
余义发
会后,全体成员集体参观了南宁汉和生物研发中心、植物病理研究院、细胞工厂、液体肥工厂等科研生产基地,公司相关负责人,就企业目前科技技术创新成果、研发投入等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介绍。作为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的会员单位,此次参观交流汉和生物获得协会领导的高度评价与肯定,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各会员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引领科技创新发展方向,合力同行,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参观企业
据了解,汉和生物作为具有微生物、酶工程、合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编辑等新技术研发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凭借多年来累积的全球采购优势和技术领先优势,长期致力于高效新型肥料研发和生产,为农业可持续发展、食品安全保障等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
研发生产能力是能否做强做大关键
特肥如今正处于风口,农企争先恐后的进入这个市场,然而,并不是每个人在风口处都会成功。特肥市场如何做强做大?特肥企业下一步该落棋何处?围绕相关问题,记者对余义发进行了采访。
“目前国内做新型肥料的企业大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做好功能性增效肥料是一个全行业的工作,特肥一定要有真正的功能性增效物质,这个物质必须安全且有效,加到肥料里稳定,这样农户使用时才能发挥作用。”余义发说,现在特肥市场发展迅猛,众多企业纷纷进入特肥市场开发差异化产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一定要对自己有清晰的定位、系统性的规划,同时还要对产品现状进行升级。一家企业是否强大的关键指标之一就是自身的研发生产能力,研发跟企业的未来息息相关,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化肥企业开始注重研发。
参观企业
特肥市场的火热吸引众多企业进入,传统肥企也不例外。针对特肥产品的市场发展前景,有人认为,特肥不仅是一个百花齐放的产业,对国内企业和经销商都是机会,同时它还是一个复杂的产业。传统肥料产品的同质化很强,这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价格的竞争,而特肥更注重技术与服务。由于二者产品特点及市场情况的不同,传统肥企进入特肥市场要及时转变思路。据悉,汉和生物由大肥扩展特肥市场,已有十余年时间,余义发认为大肥向特肥转变一定要尽快具备做特肥的特质,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要注意科研技术投入的提升。科研技术是衡量企业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技术实力;二是重视成本控制。良好的成本控制可有效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生产能力、资源利用率和市场竞争能力;三是认真做推广与服务。近年来,特肥企业之间的竞争一年比一年激烈,推广是当前亟需寻找的突破口。做特肥尤其要注意是否能选择到合适的物质,让产品成为特肥,余义发表示,经过对特肥市场的多年摸索,汉和生物在转变过程中聚焦差异化产品特质,在科研技术方面与巴斯夫和国内顶尖科研院校合作,同时不断加强自主研发实力,增强农业微生物防治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合影留念
特肥更注重服务和应用,余义发介绍,为更直观的向用户展示特肥效果,为更好的服务于用户,汉和生物在做好基础田间实验示范的同时,还组织由专业农化专家组成的技术服务团队帮助经销商做好最后一公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