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肥料发展越来越精细化,功能性肥料可谓是肥料行业的热点,在实际应用中深受农民欢迎。有人说这是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差异化,追求新概念,炒作出来的“功能性肥料”这一概念,缺乏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夸大效果,打着“新、奇、特”的名义进行推广。那么,究竟什么是功能性肥料?它的“功能”体现在哪?带着这一系列疑问,《北方农资》传媒特别策划“2020功能性肥料专题报道”。近日,记者采访了北京裕丰金必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微生物农法技术中心总经理张剑波,他谈了对功能性肥料的理解与看法。
张剑波
功能性肥料未来可期
“功能性肥料是指除了具有肥料的功效外,还有增强植物抗性、促进生根、提高品质、改良土壤环境、提高肥料利用率等对植物或环境具有某一项或多项功能的特殊肥料,国外把这类物质归纳到生物刺激素的范畴。”张剑波认为,随着人们对肥料认识的加深,功能性肥料近年来渐受青睐,成为肥料行业的热点。加上新原材料及功能发现,以及更多的试验数据验证,功能性肥料未来将具有更重要的应用远景。
谈及传统肥料企业向功能性肥料转型的问题时,张剑波表示,传统企业首先应该看到肥料行业的发展方向。农资行业发展的引领者是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在经历了“吃饱”的阶段后,对农产品品质提出更高要求。除了产品外观,对产品的甜度、风味,甚至是健康元素都提出更高要求。因此,肥料生产企业要顺应消费者的需求趋势,把握机会,生产、研发更有市场前景的多功能肥料,以满足消费者的更高需求,企业也会得到进一步发展。改良土壤、刺激生根、提高品质和农产品风味的功能性肥料是发展方向,多功能组合产品更受销售渠道和种植户欢迎。
研发:要注原料和配方
传统肥料企业转型做功能性肥料,首先要在原材料选择和配方上下功夫。不同形态的营养成分,功能会存在差异。例如,同样的氮元素,铵态氮、硝态氮和酰胺态氮的特性不同,单一氮元素与混合氮元素的配方,在效果上存在差异;其他元素如磷、钾等元素的形态不同,产品的利用率和效果差异也很大。因此,应该根据不同元素形态特点进行原料选择,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进行精准配方和施肥。
此外,微生物肥料能促进营养元素的转化利用和植物生长,分泌的抗生物质可以提高植物的抗病性,在改良土壤、钝化重金属、减少农药残留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在功能性肥料方面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具有相同作用的不同菌株在定殖力、分泌功能物质的能力方面也存在差异,在筛选菌种、产品配方优化方案方面需要做更深入的研究。
张剑波介绍,金必来公司聘请国内外专家,多年来在功能菌种筛选、菌种优化组合、能发挥微生物最佳功能的配方、微生物农法技术等方面有所突破,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受到经销商和种植户的好评。
推广:更倾向于技术营销
对功能性肥料而言,技术性推广和原料、配方同等重要。由于销售渠道和种植户的专业水平不同,功能性肥料的特点需要通过普及和推广,以此提高人们对功能性肥料的认知能力和使用水平。因此,功能性肥料的销售、推广必须走技术营销路线。
“功能性肥料的销售过程,其实就是取得对方信任的过程。想要获取对方信任,就必须提供一个完整的证据链条,以此证明好的效果来自于自家产品。因此,从理论证据到田间试验示范都非常重要。”张剑波强调,一个优良的功能性肥料,必须是性价比高的、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这就需要农资行业人员不断去努力,去研发、推广好产品,从而获得广大消费者的信任,帮助他们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