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由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农资传媒联合河北萌帮水溶肥料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解硅菌农业应用学术研讨会”线上视频会成功举办。这是一场联合农业、肥料、微生物领域内研发、登记、标准、推广等产业链所有环节权威专家的网络盛会。会议源于一项创新技术——“解硅菌”技术的研发成功。
国家农业重点科技项目组组长、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张利群,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肥料监测试验处处长田有国,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李俊,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王旭,农业农村部微生物肥料及根瘤菌研发首席专家康耀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陈清,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梁永超,河北省农科院原院长王慧军,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穆娟微,河北萌帮水溶肥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郭兴龙,常务副总经理孟国明,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吴广利以及萌帮股份各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身世之谜”曝光 解硅菌开启作物营养新思路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生物安全上升到了国家安全高度。而微生物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也十分重要,特别是在农业增产增收、循环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农业循环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将囤积在土壤中作物生长需要的关键元素释放出来,成为保持生态平衡、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农业循环发展的新路径。
据了解,近年来,河北萌帮水溶肥料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入研究“各元素促进作物的提质增产”的过程中发现,硅元素对于各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于是开发了一系列的硅肥产品。而在硅肥产品的市场推广过程中,萌帮股份发现,硅肥在使用时出现了“容易被固定,吸收利用率低,使用不方便”等问题,于是萌发了“能否从自然界硅元素分解规律中,找到提高硅元素的吸收利用方法”的想法。2018年,萌帮股份和农业农村部微生物肥料及根瘤菌研发首席专家康耀卫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同时成立了专门的微生物研发团队,对筛选一株或一类具有独特的、多功能的、解硅能力超强的微生物项目进行了立项。
会上,康耀卫介绍了与萌帮公司合作的渊源,并对《高通量筛选解硅功能微生物和菌株的标记》做了梳理,萌帮股份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吴广利也分析了《解硅细菌及其活性研究》。
据介绍,研发团队通过对采集到的10个省16个市县的34个土样,采用“富集平板高通量法”,从20多万株微生物群体中筛选出了34个新属,206株符合目的要求的菌株,经查其中大多数菌株的解硅能力为全球首次报道。在此之前,全世界学术期刊上报道过可以水解硅的微生物只有8个属,9个种。他们现在是79个!”经过对菌株进行耐高温、耐盐、耐酸碱、溶血安全性试验,菌株与常用农药混配存活率试验、产孢率试验、刺激作物根系生长等试验,微生物研发团队最终从206株具有解硅能力的菌株中优选出一株MB35-5菌株进行商品化开发。MB35-5菌株的16s序列与阿耶波多杆菌(Bacillus aryabhattai)16S rDNA序列同源性高达99%以上,经国家菌种鉴定中心鉴定为阿氏芽孢杆菌。阿耶波多氏芽孢杆菌是印度科学家于2009年4月在地球平流层顶部发现的一种新的微生物细菌,当时把这种微生物细菌命名为“阿耶波多杆菌”,以印度著名古代数学家、天文学家阿耶波多命名。
直至2019年3月,阿氏芽孢杆菌从小试、中试到工业生产测试全部完成,首批500亿/克的原粉生产成功;2019年5月阿氏芽孢杆菌的解硅功能及应用专利进入实质审查阶段;2019年11月,萌帮股份获得全国唯一登记有效菌种为阿氏芽孢杆菌的农用微生物菌剂登记证。
解硅菌功能独树一帜 应用推广引发关注
作为一项借助微生物菌、有效释放土壤中的硅元素、实现无添加补充硅元素的专利技术,萌帮股份“解硅菌”技术的成功收到行业高度关注。该技术能否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如何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是萌帮乃至行业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会上,梁永超对《硅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及硅肥的应用》进行了讲解, “硅不是惰性的,它不仅可以增强机械强度,提高植物的抗性,还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它可以提高水稻等粮食作物,番茄、黄瓜等茄果类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梁永超表示,“硅对提高作物的抗病性也有非常好的效果,硅是重金属污染以及盐碱毒害土壤的调理剂,我们国家缺硅面积非常大,硅肥前景非常好。”
李俊对《微生物解硅的可行性、科学性及其意义》进行了分析,他提出,萌帮股份分离筛选的高效解硅菌株——阿氏芽孢杆菌(Bacillus aryabhattai),于2019年获得农业农村部微生物菌剂产品登记证。该菌株的解硅生物活性/解硅圈,显著优于其他菌株,且该菌具有多功能,为实现微生物高效解硅提供了可行性。
“萌帮股份这款肥料做的试验结果,让我眼前一亮,我觉得特别有前景。”会上,穆娟微用数据证明了她的观点。“我们首先对解硅菌做了安全性评价,规划了一些验证安全性的试验,如浸种试验,我们做了12个处理,三次重复。结果显示,它对水稻后期的苗子非常好。我们做了七份报告,一遍又一遍地做,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来做,最终拿出了综合数据。”她强调,“我们要通过试验得出数据,要符合老百姓作业的标准,还要在产品销售的过程中,适合老百姓使用。试验证明,针对解硅菌,我们目前已经得到了非常好的结论。”
针对在农业范围内推广应用解硅菌以及解硅产品在农业产业链中的应用等问题,张利群、田有国、王旭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张利群提出:解硅菌在农业范围内推广,一要着力提高解硅菌技术的权威性;二要积极培育解硅菌产品社会认知和接受的权威性;三要对解硅菌产品推广销售进行组织创新。
田有国则表示,就阿氏菌的推广应用而言,采取市场化的推广模式,或采取紧跟政府导向、以政策驱动,或者两者相结合,都是可以考虑的。一个企业在一个目标市场针对具体的产品,结合它已有的、在当地在一定区域市场里的优势和资源,借一些外力来进行推广都是可行的。而其中更好的、更长久的,还是要基于产品的创新性和市场的优势,利用市场的力量来取得市场应有的地位。
王旭则建议,萌帮这款微生物产品,包括很多连带的研究试验,最终的应用效果是农田产生的效用。如何让农户去识别土壤有益的变化,包括生物多样性、菌群产生的一些影响,对农田形成怎样的后续生产力,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能将研究做到产业层面上,最终形成国家大数据, 成绩将更加可圈可点。
会上,陈清则对《解硅菌的农业定位与应用》进行了分析。他建议萌帮研发部门,围绕以产品菌种功能性作用所针对的土壤存在的问题以及作物的需求,设计严谨的实验,把这些功能逐个梳理,在菌种的差异化和新产品研发方面,做得更加完善。围绕“绿色、高效、提质增效”,做得更好。
王慧军强调,作为一个新产品或者新技术的推广,更多的无非是创造氛围。“我觉得现在网上的手段挺好,完全建立起自己的朋友圈,把社会氛围做起来,宣传度越大越好。同时借用现代媒体手段,借用政府的力量,借用营销商的渠道,把推广工作做好。”
整场会议过程中,专家们针对阿氏菌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指导阿氏菌下一步的研究、应用方向,与会人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郭兴龙对专家们的关注以及提出的建议表示了感谢,他说:“解硅菌这条路,萌帮刚刚开始走,需要专家、老师的指点、指引甚至合作。我们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做个几十年,甚至于继续往前做。我们的终极目标就是帮助全球的农民增产增收。”据透露,2020年末,萌帮股份国内阿氏菌家族部分产品即将上市,未来十年,阿氏菌家族产品将成为萌帮股份的战略产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