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宾有话说
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 杨帆
提升耕地质量是新发展理念的要求
2004年我国恢复发展粮食生产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增加粮食产量的政策,2004年开始全面实施的种粮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政策,2008年开始实施的种粮大户奖励政策,2009年全面实施的水稻、小麦、玉米、棉花良种补贴政策等,推动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史上奇迹。但是,化肥、农药过量施用,地下水过量开采,耕地质量退化,资源环境亮起“红灯”,农业可持续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新发展理念,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导三农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支持政策导向绿色。
2015年,财政部、农业部《关于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的指导意见》选择部分省开展试点,将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目标调整为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2016年农财两部又发出通知,在全国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鼓励各地创新方式方法,以绿色生态为导向,引导农民综合采取秸秆还田、深松整地、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施用有机肥等措施,切实加强农业生态资源保护,自觉提升耕地地力。
2017年国家粮食收储政策开始调整,秋粮玉米收购实行补贴机制与市场化收购相结合。今年粮食收储政策开始改变过去以政策性收购为主导,进行统一收购或实施“最低收购价”做法,转向以市场为主导,市场定价将成为常态。
耕地质量提升与肥料增效是大势所趋
2015年末,全国共有农用地64545.68万公顷,其中,耕地20.25亿亩,全国土地利用数据预报结果显示,2016年末,全国耕地面积为20.24亿亩。我国耕地质量呈现三大、三低态势,即中低产田比例大、耕地退化面积大、污染耕地面积大、基础地力低、补充耕地等级低。
与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相比,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有所增加。但与欧洲同类土壤比,棕壤平均低1.5%-2.0%,褐土低1.0%,黑钙土低5.0%左右,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低。通过“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保水保肥、控污修复”技术路径,到2020年全国耕地地力平均提高0.5个等级,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0.2个百分点,耕作层厚度平均达到25厘米以上。
启动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到2020年,果菜茶优势产区化肥用量减少20%以上,果菜茶核心产区和知名品牌生产基地(园区)化肥用量减少50%以上,东北地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露天焚烧基本杜绝,建立起完善的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实现农膜基本资源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