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业内对农药“一证一品”的话题讨论正酣,笔者不是什么业内“大佬”,更不是业内什么“专家”,笔者只是想从一位最末端的农资零售商的角度谈一点自己的想法。
自2003年开始,笔者接触咱们行业一直坚持到今天已经20余年,从刚开始经营单调的几种高毒农药,到几种高毒农药退出市场,期间还经历了10%草甘磷退市,百草枯的推广到退出,再到今天品类繁多、数不胜数的农药产品大世界;还有业内经历的几次抛物线式的价格大波动,导致市场出现塌方式的震动,有人因此发了横财,有人因此扼腕叹息、而无奈退出市场……从过去的无序、无证经营,到现在的规范、依法经营,政策在一步步调整完善,我们也一天天跟进适应。其实,也只有经营合规、合法,才是生存之根基。对于“一证一品”新政,到底是利是弊,就像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试过才能知道。所以,对于新政我们只能拥抱欢迎,“要想出来混,规矩咱得懂”。
其实“一证一品”没有什么不好的,对于我们经营者来说,应该更简单易记,至少登记台帐要简便多了,再者向农民推荐起来也比较容易,只要能达到效果就行了。
记得刚入行那会儿,我们就经营那么几种农药,简单明了。如杀虫剂类的,农民要防治地下虫,我们就推荐甲基异柳磷或辛硫磷;他们要打食心虫(农民大多叫钻虫子),我们就推荐1605(即甲基对硫磷),他们要打蚜虫,我们就推荐氧化乐果,他们要打红蜘蛛,要国产的我们给他三氯杀螨醇,要进口的我们就给他灭扫利(日本住友的)。除草剂类的,刚开始就是一种封闭类除草剂乙草胺,再就是灭生性除草剂10%的草甘磷,根本没有现在这么多种类,这么多道道。地里一旦有草,农民就是用锄头,用农民的话说,“锄头不仅能除草,锄头还带水、带火”,“带水”意思是用锄头锄了的地块能抗旱,“带火”意思是用锄头锄了的地块能排涝抗涝。杀菌剂类的,就是多菌灵,粉锈宁(三唑酮),还有甲托(即甲基托布津),如果用波儿多液农民都是自己买石灰买蓝矾(硫酸铜)自己制做。那时的农药经营比较简单,“有货不算贫客”,农民只要来买,对标推荐一款即可,效果保证不错,农民只管放心使用。张三买啥,李四也买啥,只要是同类作物同类虫害,便用同款农药即可。
而像眼下这样同款产品多种商标,一是让农民购买时无所适从,产生众多顾虑:哪个效果好?到底哪个真哪个假?明明一种东西,却让购买者心里不踏实。如:防治同一种害虫的同一款农药,农民看到甲店卖的(即A标)和你店卖的(即B标)不一样,就会心生疑虑,经营者只得苦口婆心,再三解释。二是这种情况下有时也更容易产生恶性竞争。比如:目前,为维护市场的销售秩序,我们的很多产品基本上都采取同款异标、分区域划分销售的,而遇到个别不良商贩,故意从其他区域窜一部分竞品过来进行压价销售,这种价格战一旦打起来,整款多标产品都会受损或死掉。其实,各行各业价格战作死了多少好产品,笔者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或经历吧。除了我们业内,我们自己曾经手过的产品消失,像方便面行业,啤酒行业现在还留下多少?这些教训应该值得我们深思。
实施“一证一品”似乎对企业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业内也有人士对企业的发展存在担忧。的确,短期内会对企业带来一定冲击,难适应,难调整,在所准免。其实,想一想我们走过的路,不就是从一条小道上起步的吗?多年前我们的企业大多不都是“一证一品”的过来的吗?很多企业不都是靠一个或几个单品打造出来,并在老百姓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极好的口碑吗?只要产品质量过硬,服务过硬,就更有力于打造大单品,更容易塑造自身的品牌形象,让老百姓更容易记住你。其实产品多了,杂了,老百姓更难形成记忆、留下印象。如果一个单品让老百姓点名购买,一旦形成口碑销售的局面,从而就会大大提高市场的占有率,单品倍增或稳占市场就不会遥远。
记得笔者刚开始经营农药时,自己对产品根本就不了解,进货时全靠上游商推荐。等把提来的几种大路货摆在门头上以后,虽然品类较少,但进店后的农民大多会点名购买。那时村里还有转管农业或果园的技术员,他们会利用村里的大喇叭随时据情指导农民用药。在我们区域当时就是省内的农药产品独占鳌头,像我们山东省的几个产品,农民熟悉的如数家珍,前来买货的农民会直接问:“有没有‘华阳’1605,有没有‘华阳’多菌灵?或我买‘大成’敌敌畏,‘大成’氧化乐果,我要‘双收’甲基异柳磷,我要‘胜邦’辛硫磷”等等,这些单品每年的销量都非常之大。从而也证明了品牌的力量,和质量可靠和稳定的重要性。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批批的高毒农药退出市场,一批批绿色环保的高效制剂、生物制剂农药以及大量的杀菌制剂,各种各样的除草制剂纷纷推向市场,南来的北往的,国产的进口的,真是万紫千红。市场竞争,也是日趋残酷,南征北战,东拼西杀,真可为是遍地狼烟。眼下的“一证一品”新政出台,应该是恰逢其时。“新政”能否整肃市场,平乱止战,尽在大浪淘沙。能否培育起一个健康有序的农药新市场,我们只有拭目以待。
来源:农药市场信息 厉金芹